凯盛科技近两年正在经历行业调整期,未来取决于其大量的在建项目

苕土 2024-05-07 21:09:19

今天来看一家一位朋友让说一说的上市公司,其实我对这种重大重组过,并且大股东为央企的公司没啥兴趣,因为我的目的是观察相关产业经济,而不是看股票,但答应别人了,就还看一看吧。今天还收到一个人的留言,他说我的文章没啥干货。我笑了,都是公开的数据,又不是搞侦察,哪来的干货呢。我做的活,就是“翻译”,把那些生涩难懂的报表及相关资料,转换成非财务人员听得懂的人话而已。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凯盛科技)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ITO导电膜玻璃信息显示材料、电熔氧化锆研发和生产的基地,是蚌埠市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骨干企业。

凯盛科技原名方兴科技,成立于2000年9月,2002年1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08年中国建材集团间接持股37.87%,成为其实际控制人。2011年,凯盛科技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将浮法玻璃业务相关资产和负债与蚌埠院拥有的中恒公司股权、华洋公司股权、中凯电子股权及部分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进行置换,正式切入新材料赛道。

从近两年凯盛科技分产品的营收构成看,“显示材料”占比约为三分之二,“应用材料”占比约为三分之一。2023年,两大业务都在增长,应用材料增长幅度更高,显示材料增长相对较慢,低于同期公开的GDP增幅。

2023年对凯盛科技可不简单,境内市场同比下跌了21.6%,被大幅增长65.2%的境外市场超越。在2023年,境外市场反超境内市场的上市公司可不少,我们前几天看过的三一重工等也是这种情况。

注意:两年的对比数据,单独采自两年的年报,与凯盛科技2023年年报中公布的增长率等指标略有差异。

凯盛科技在2022年遇到了营收和净利润三成以上的下跌,2023年营收虽然恢复增长了,但净利润仍然下跌了24.4%。仅从这些数据,显然不能得出业绩“回暖”的结论。

分季度来看,最近两个季度的表现都不太好,营收均在下跌;盈利额度很小,在这种情况下的净利润同比变化,没有太大的意义。

毛利率的波动,是这几年盈利能力变化的重要原因,2021年和2022年相对好过的日子,2023年结束了,13.3%的毛利率创下了近八年来的新低。销售净利率的水平不高,但稳定性还不错,并没有受到毛利率大幅波动的太大影响。净资产收益率除了2021年之外,其他年份基本都是定期存款左右的水平。

两大业务的毛利率都在下跌,“显示材料”的毛利率已经只有11.2%了,与其销售收入增长较慢共同说明,这一行已经相当卷了。“应用材料”的毛利率大幅下跌,但仍然是相对较高的水平,该业务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带来的结构变化,对避免平均毛利率大幅下跌,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

境内外市场的毛利率都在下跌,境外市场虽然下跌幅度较小,但毛利率却大大低于境内市场。2023年境外销售增长带来的结构变化,拉低了平均毛利率。从境外市场的毛利率看,不太可能主要出口的是毛利率较高的“应用材料”产品,更多的应该是毛利率更低的“显示材料”产品,也就是说,境内相对过剩的“显示材料”产品,通过出口可以解决销量的问题,但对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却不大。

2023年的主营业务空间仅为0.2个百分点,已经紧靠着保本点了。虽然除了2021年之外,其他各年凯盛科技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都不高,但不到1个百分点,这还是近五年来的第一次。期间费用在2021年达到峰值后,近两年持续下跌;占营收比却变化不大,哪怕2023年,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然低于2021年。想靠节省开支来恢复较高的盈利水平,可能也不太现实。

研发费用持续下降了两年,对于成熟产品为主的“显示材料”业务,这方面可能并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了,而“应用材料”这一行,如果要经营那些毛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研发投入的需求可能就相当大了。

这两年其他收益方面的情况还不错,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净利润,特别是2023年,可以说,主要就是这方面贡献的净利润。我们细看一下政府补助类的收益就可以了,虽然项目有六项,但大头是“生产经营补助”1.5亿元,其他还有一些增值税进项加计抵扣和研发补助之类的。

如果看“扣非净利润”,2022年是保本微利,2023年已经出现了亏损,那么,其2023年的盈利主要来自政府补助的说法就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季度间的毛利率波动还是比较大的,似乎最低的点已经在2023年三季度过去了,但2024年一季度的向下波动,又给后续的市场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2022年中,有一个季度出现主营业务亏损,2023年有两个季度出现主营业务亏损;2024年开年就出现主营业务亏损。考虑到2023年一季度也是亏损的,现在就暂时认为,这是季节性因素导致的波动吧。

凯盛科技“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表现还是不错的,2023年及以前的5个年度都有净流入,2024年一季度的小额净流出也不见得就是例外情况,毕竟年底大量回款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何况一季度的净流出金额还较小。

不过最近些年,凯盛科技的固定资产类投入规模较大,大量投入后,却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这就比较麻烦了。不能说投资没整对,因为不投入可能下跌得更严重,效益更差。但如果用可比的口径来做比较,说明市场变化的程度,可能比现在看起来更严重。

凯盛科技的长期偿债能力不错,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主要原因是其资产结构变重,这就是大量固定资产类投入的结果。

存货、应收类业务款项和货币资金等是其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项,流动资产质量取决于存货质量,如果变现快就问题不大。短期有息负债规模不小,考虑到其后台够硬,行业上又是政策鼓励的,续贷之类的应该问题不大;应付类业务款项可以靠应收类来滚动着支付,但10.7亿元的其他应付款又是什么呢?

其中主要有两项,6.7亿元的“关联方拆借”和2.3亿元的“应付股权款”,最近两年,凯盛科技都进行了好几项股权收购,主要是同一实控人下的并购,我们主要是看财报,搞清楚这些钱也是需要付的就行了。有靠山的上市公司就是好,没钱了,有人借钱来用;盈利能力不行,也有人送优质资产过来。

近两年末的存货有明显增长,2024年一季度末仍然还在增长,结合着并未增长的营收,主要原因说成是自然增长还是过于勉强了,应该说,与现在的行业形势脱不了干系。

经营性长期资产近两年增长不小,但固定资产却没有明显增长,主要增长的是“在建工程”,而且2024年1季度末仍然在较快增长。

由于季报没有细节,我们只能看2023年末的数据,规模较大的在建项目似乎都与显示相关,“UTG二期项目”其实就是一种超薄柔性电子玻璃,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材料,仍然是与显示相关。

凯盛科技这两年正在经历原主营的显示材料行业的调整期,日子过得不太好。通过一系列的投资和收购能否逆转现在的经营形势呢?应该说,有这个可能,只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到时观察其大量的新项目建成的效益情况,才会有准确的答案。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0 阅读:3

苕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