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揭秘:春秋时期的中原国家为何打不过蛮夷?

枯木沟 2024-01-05 15:13:36

春秋这段历史真的超级有意思,简直就是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各路英雄豪杰都在那儿争霸称雄。

那时候也是战乱频繁啊,被人叫做“春秋无义战”,就是说春秋时期的战争没啥道义可言。

可是你要是仔细看看春秋战国那段儿历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事儿,那就是原本住在中原地带的那些大诸侯国最后全都被灭掉了,反倒是那些原本住在边远地区的小诸侯国,一步一步的壮大成为大家伙。

咱们来瞅瞅秦、越、晋、吴、楚这些诸侯国的发家史吧。

这些诸侯国都是通过战争一个个的打败了自己周围的那些小诸侯国,最后把那些中原的大诸侯国也吃掉了。

特别神奇的一点是: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分散在中原各个地方,每个方向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国。比如说吴国和越国,他们俩就像是前后关系,不是吴国崛起就是越国起来。

事实上,中国历史文化,还有各种物质文明啊,全是从那个中原的诸侯国开始发扬光大的。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他们还打不过那些偏远地区的诸侯国呢?

听到这儿,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了,因为春秋时期是冷兵器打的时代,可能不能用现代冷兵器时代的文明和武力之分来解释这件事。但我们得继续深挖,探究一下背后的真正原因。

下面咱们就拿几个典型的国家来详细分析一下:

当时诸侯之间打得不可开交,结果周朝的老大周天子的地位变得摇摇欲坠,然后周朝灭掉了。这个原因很明显就是当时的政治制度的问题。

还有就是三家分晋事件,这个事件直接导致晋国的君主没有了权力,然后晋国也就垮台了。这个问题很可能跟政治制度有关,但具体在哪里出了问题,咱们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了。

好了,现在让我们从上面两点找到的线索出发,一起来分析下为啥中原国家会输给那些偏远地区的诸侯国。

首先,周王朝分封制的问题在于他们把中原地区那些好地都给了自己宗室,但是大家想想,泰极必否,乐极生悲,这不就出事儿了吗?

周王室后来为了保持自己的疆域和权力不被别人夺走,把帮助周武王打下江山的一帮老兄弟们分别派到了周边的蛮夷部落里。

谁曾想,这些诸侯国一旦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再加上与蛮族的融合汇合,就迅速地成长起来,开始对周王室构成严重威胁。

说起晋国的衰落呢,其实跟周王朝也是差不多的。

晋文公当老大之后,就开始使劲扩展自家的地盘儿。但是这样一来呢,晋国就学起了周王朝那套分封制,国君就把家族里的亲戚和信得过的人派到新占的地盘儿上去护着那儿。可是这些人最后竟然反过来弄翻了晋国王室 。

一些人可能会想:是不是都是因为实行了分封制啊?没有的话他们就能逃过这么悲催的下场么?

说实话嘛,在春秋那个年代,当政局乱糟糟 、社会制度又不那么完善的时候,突然多出来的地盘儿确实得有人看着呀,分封好像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嘛,覆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儿啦。

不过咱们之前讲的都只是站在统治者角度来看这件事儿。

下面咱们换个思维方式探讨下:皇帝是怎么选出来的?是他家亲戚当的么?这整个天下其实到底是归皇帝一个人所有还是他们家那些亲戚的呢?

其实吧,春秋时代都是"家天下"。

可是仔细想想,这天下其实应该是全体人民的呀,为什么要说啥子边陲蛮夷呢,中原文化比边陲文化高明很多么?

说到底,谁力气大,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赵、魏、韩三家里头的人瓜分为晋国,秦国打败了东周王朝,他们可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坏蛋!

他们把握住了边远地区远离统治中心这一优势(这儿我说的“优势”是指地理位置不在中原范围内),他们还巧妙地利用了和周边蛮夷的关系,甚至借着中央政府的昏庸无能来壮大自身力量(这儿我说的“天时”是指有利的时机),最后成功走上了王者之路。

但是啊,他们毕竟离中原太远了,所以他们的文化也就没法跟着时代进步。

因此呀,他们只能使劲儿往中原靠拢,而且还要不停地侵略那些中原国家,学习中原的经验,适应先进的文化,才能不断进步。

换句话说,边远地区的人民打败中原古老的贵族们算是新的改变。表面上看起来是他们侵略了中原,破坏了代表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但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融入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化体系。只要疆域辽阔的国家进入了中原地区,他们的文化也都会被概括到中原文化中,从而使中原文化更加完善并且继续流传下去。文化,才是世界上永远不会消失的那盏明灯,而不是国家的兴替和毁灭。

2 阅读:406

枯木沟

简介:分享每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