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时,田家英说:毛主席对经济工作不熟悉,缺乏这方面知识

帝哥说史 2024-02-15 12:11:54

1948年,毛泽东到西柏坡以后,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时期,战事异常繁忙,毛泽东身边非常需要人手,需要增加秘书,胡乔木便向他推荐了田家英。

田家英

田家英,本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药店小老板之家,他在1937年奔赴延安,并进入陕北公学学习,第二年毕业后留校,成为了学校最年轻的近代史教员。抗战期间,田家英给《解放日报》写了许多杂文,其中有一篇名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毛泽东读后非常欣赏。此时在胡乔木的推荐下,26岁的田家英水到渠成地成为了毛泽东的秘书。

田家英刚到毛泽东身边工作时,毛泽东问他:“你到我这里工作,有什么想法?”

田家英回答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田家英上任后不久,毛泽东为了考察他的能力,让他到东北地区的城市做调查,田家英问毛泽东:“主席有什么指示?”

毛泽东说:“没有什么指示,你就是到处看看,看街道、看商店、看工厂、看民情,看完回来向我汇报。”

毛泽东和田家英

在去东北的路上,田家英想,共产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治理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共产党政权长期扎根在农村,缺乏城市管理经验,毛泽东这次派自己去东北城市“看看”,无疑就是为治理城市汲取经验。因此田家英到东北后,着重对城市管理和工业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最终毛泽东对田家英的此次调研非常满意,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指示田家英到全国各地进行调研。

田家英不仅工作能力很强,而且和毛泽东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他也很喜欢古文、古诗词、搜集旧书。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曾回忆说:

田的学问当然不能和毛比。但他确实读了很多古文、古诗词。他记忆力强,有“过目成诵”的天分。他能熟练地、几乎一字不差地背下许多古文和诗词,真使我既惊讶又羡慕。

田家英收藏的龚自珍行书

新中国成立后,田家英除了继续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外,还先后兼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曾有许多省市的领导同志希望毛泽东能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工作,毛泽东却坚决不舍,他说:“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但田家英我不能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的。”

1954年夏天,毛泽东第一次去北戴河,田家英随行,他还带上了4岁的女儿曾立。有一天,曾立和几个小伙伴去沙滩上玩,见到毛泽东正坐在一张靠背椅上,一面晒太阳,一面理发,他光着两只脚丫,把一双大拖鞋甩在了一边。

年幼的曾立没有见过毛泽东,出于孩子的天真和顽皮,她和伙伴们悄悄地爬到椅子背后,伸出小手把大拖鞋掏到身边,刨了个坑,把拖鞋埋在了里面,然后她们得意地躲到一边,等待着观看这场恶作剧的高潮。

毛泽东理完发后,发现拖鞋不见了,便围着椅子找了起来。当毛泽东转过身来的时候,曾立感觉到他的面孔是那样的熟悉,就和墙上的画像一模一样,她这才意识到,这位爷爷可能就是毛主席!

田家英和家人

毛泽东见远处的曾立一副神色不安的样子,心里已经猜出了八九分,于是他上前问道:“你们几个小鬼是谁呀?我的拖鞋不见了,你们大概知道它们飞到哪里去了吧?”

曾立和伙伴们顾不上回答,连忙跟着毛泽东一起找鞋,但由于太紧张,她们竟忘记了埋鞋的位置。理发员有些急了,要训斥孩子们,毛泽东却摆了摆手,耐心地和她们一起找了起来。

正好此时田家英也来到了沙滩上,当他得知女儿的恶作剧后,刚想发火,毛泽东却幽默地说:“家英啊,你的小鬼是要我多晒一会儿太阳么,你就不要批评了嘛!”

田家英听后不禁笑了,最后拖鞋终于找到了,毛泽东十分高兴,还专门抱了抱曾立。

1956年,在党的“八大”开幕前,毛泽东认为要有一个好的开幕词,他先是亲自起草了两稿,但都觉得不满意,后来他又让陈伯达起草了一稿,但陈伯达的稿子写得太长,扯得太远,他仍然觉得不行。最后毛泽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田家英,他叮嘱田家英说:“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

田家英

此时距离“八大”开幕只有几天了,时间非常紧迫,田家英熬了一个通宵就赶出了初稿,毛泽东看后非常满意,在进行了简单修改后便定稿。定稿后的开幕词只有3099个字,文脉贯通、神采飞扬、气势恢宏,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就是田家英的得意之笔。

“八大”开幕当天,参会人员都认为这份开幕词写得好,会议休息的时候,一些代表走到毛泽东面前,称赞开幕词简短有力,鼓舞人心,毛泽东笑着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此人叫田家英,是我的秘书。”

但在1959年,田家英和毛泽东之间出现了分歧,这年1月,为了了解农村整社情况,毛泽东派田家英赴四川调查。田家英在四川省新繁县的大丰公社呆了将近4个月,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大跃进”的错误有了很深的认识。同年6月下旬,田家英跟着毛泽东一起上了庐山。

庐山会议前期,会议的气氛比较民主宽松,田家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给了毛泽东的兼职秘书李锐听:“主席对经济工作不熟悉,缺乏这方面必须具备的知识,在经济理论方面尤其没有钻研过,因此处理有关经济的问题,就远不如处理军事、政治问题那样得心应手。”

田家英

后来李锐将这次交心的谈话对一位有老交情的同志谈了,却被此人捅了出来,这也使得田家英和李锐成为了在会上被批判的对象。不过毛泽东认为田家英的问题属于认识问题,在会上说:“秀才还是我们的。”在毛泽东的保护下,田家英这才过了关。

如果田家英此后善于窥测政治气候,凭他与毛泽东十几年的交往,他们之间的政治裂痕是可以淡化的,但他却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

168 阅读:38674
评论列表
  • 尘缘 110
    2024-03-07 20:32

    术业有专攻!

猜你喜欢

帝哥说史

简介: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