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考上一本?

二马学习资料库 2024-04-07 09:55:38

有的家长私信问我,二马老师,你说要想考上一本,这孩子得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觉得你应该把这个标准再往上提一提——高考满分750分能考到580、590以上的。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考上一本的难度、压力其实已经不是很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很多原先二本的学校,都升为一本了。所以总数上来说,一本的招生数量增加了,自然门槛就变低了。如果各位家长没感觉,可以想一下,自己上学时,考一本的有多少,再看看现在考一本的有多少。

所以,二马今天重点谈谈,满分750,你要考到580+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其实很多中等学生,他们和那些尖子生的差距,就是一个字——快。

第一学的快,第二做的快。

学的快是什么意思?就是接受、理解的能力。

那些稍微差点的,比如考540来分的,甚至不到500分的那些学生,往往需要老师认认真真的,按部就班的,手把手的,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讲,才能学明白。不过如果给600+水平,甚至650+水平的学生讲,往往老师只需要简单一说,孩子就明白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校要分快慢班,把学生按成绩、能力分成不同班级,其实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好。对于理解能力弱一点的班级,老师讲慢点,讲基础点;对于快班,老师就讲快点,讲深点。

做得快又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一般的同学,他在去解决新的问题的时候,往往是需要有一个回忆,思考的过程。就是看到这个题,我要先分析一下这个题考查的点是什么,再想想老师讲过的同类型的题是怎么解的,然后再对照题目构建解题方法。大家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共同的反应——比如眼睛往上一挑,比如倒吸一口气等等。

但是对于那些580分以上的学生,他们解题的状态就不太一样。比如面对简单问题,基本上看一下就能直接说出答案;中等难度的问题,基本上拿起来就直接写;难一点的题稍微一思考就开始下笔了。

那感觉就好像咱们在做小学的算术题:简单题就是10以内加减法,直接口算出结果。中等题就是多位数乘以多位数,乘法口诀已经烂熟于心,直接下笔计算就行。难题就类似于四五年级学的简便运算,反正观察一下思考一下,结合律分配律的一套,思路就有了。

再一方面,通过考试也可以看得出来。往往成绩越好的孩子,他们做题速度越快。能考到580+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在提前二三十分钟做完卷子。

其实,学得快、做得快只是表象,那它们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心性上的一个差别。

所以说一个孩子在高考的时候,他能不能考到580+,往往在高一的时候就能看个差不多。并不是说看这个孩子在听课和做题的表现,也更不是看高一他学习成绩。那些高考成绩好的同学,往往都具备以下四个点品质、心性。

第一点,他的心能放到肚子里面去。

就是你能感觉到这个孩子他很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接下来两到三年时间甚至长达5到8年的时间里面我要追求什么东西。他的心是稳的,心是定的。

相对比就不难发现,考500分往下的学生,他的心是躁的,一会想要这个,一会想要那个。对于“自己将来去干什么”这个事,他头脑当中是一种混乱的一种感觉。

第二点,他的脚能踩在地上。

说白了,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在有了笃定的目标之后,还要有为目标努力的品质。就是说,我要为我想要的东西去付出努力,去控制自己。能考580+的那些同学,他们往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会放纵自己,不会让外界因素影响他们的学习。

但是后者往往就会表现出来自控能力弱。忍不住玩手机,忍不住玩这玩那。明明知道该学习,但就是忍不住要去干别的。

第三点,他能下得去。啥意思?就是卑微下来,去做简单而具体的事。

对自己有了要求之后,会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事。把脑袋低下来,把腰弯下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去走。

但是你看后一类同学,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瞻前顾后、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比如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积累,比如积累错题,比如积累素材。但是那些考不到500分的甚至考不到400分的,我想大概在这些事上没有认认真真去坚持下来。

#教育优质作者发文挑战赛#

第四点,他能上得来。

上得来是啥意思?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咱们常说的能登得上台面,第二层是说能够在正式的场合去表达严肃的问题。

这些小孩在面对这些正式场合的时候,他的心是稳的。就比如考试就是正式场合,课堂也是正式场合,这些孩子在正式场合他能够坐在那里,很认真很严肃的去解决问题。

这时你再想想,成绩靠下的同学的那些特点,比如他一想到要考试就紧张,有时候精神内耗可大了;有时候上课也会胡思乱想——不喜欢这节课的老师啊之类的——但是又不得不听,于是就会有情绪,感到烦躁,听课效率就低。这就叫什么上不到正式的台面上去。

第二层,你能够表达严肃的问题吗?严肃的问题是什么?其实,就是你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考的深度。

往往对于第二类的孩子来讲,他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深度往往都是浅尝辄止,就是稍微想一想,差不多就行了。各位家长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有没有一句口头禅——“差不多”?

但是你看那些能考580+的学生,他就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想法。他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去把这个问题的根源给挖出来。

各位家长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具备了我刚才说的这四点,考个五百八九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我觉得不仅能考五百八九,而是就算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也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所以说我给大家讲一个道理:考试分数取决于解题能力,解题能力取决于知识理解的水平,知识理解的水平取决于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取决于这个孩子的品质心性。但凡这个孩子品质心性到位了,即便这个孩子的天资禀赋是普通的,但是通过后天的对自我的不断锤炼和训练,这个孩子思维能力也能变得越来越优秀,当然学习能力的问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14 阅读:4226
评论列表
  • 2024-04-11 12:25

    要分快慢班,大道至简,一个吃不饱,一个吃不进,快的陪慢的,慢的拖快的,死要脸的才反对

  • 2024-04-15 15:05

    一本出来能找到好工作才算本事

  • 2024-05-14 23:51

    考同样的分数要看下多少功夫,用功越少的越厉害,智力越高,潜力越大。

  • 2024-05-02 01:05

    觉得标题改一字''才''好,用''只''方妥,靠这些办法难有更好的效果。

  • 2024-05-18 04:50

    580这不就是我们当年的二本线吗?

二马学习资料库

简介:分享学习资料、学习方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