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公园之文昌阁、吕祖庙

故乡回望 2024-03-31 12:58:17

华山公园之文昌阁、吕祖庙

周六清晨爬华山的第一站是文昌阁和吕祖庙。

文昌阁、吕祖庙位于华山山腰偏西向上

从华山正南看,文昌阁、吕祖庙位于华山山腰偏西向上一点,整体建筑在山体不大的平地处,背依巨石,南、西临悬崖峭壁,东靠断岩突起,用石块硬生生的堆垒出来的地基,从空中看整体建筑十分惊目,万分壮观。

景区游览引导指示牌

古建筑群文昌阁、吕祖庙

古建筑群文昌阁、吕祖庙

古建筑群文昌阁、吕祖庙

建筑物的面南基外墙上,突出镶嵌着“华山”两个红色大字,远望、近观都十分醒目。围墙与房舍都是用砖瓦砌垒,外观高大壮美,内在简练精巧。从西侧盘山路沿台阶上来,东南角有一门进为拱形砖砌上倾石阶通道,门上眉题写文昌阁三字,通道倾角较陡仅容一人上下,通道上方为一精巧别致阁楼既是文昌阁,建筑物北面岩壁上摹刻“飞升岩”。

远望文昌阁、吕祖庙后岩壁上摹刻的“飞升岩”

文昌阁在吕祖庙内,庙门朝向东方,门前两米处左右,有一块巨石遮拦。进入庙门即入长廊,长廊尽头墙壁上绘有太极八卦图案,廊外左手(南侧)有一进小屋既是文昌阁,文昌阁内供奉者文昌帝君。古时认为文昌帝君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

两宋以前,“文昌”仅仅只是三垣二十八宿之一,其虽象征文学,但并非人格神祇。文昌封为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东晋蜀人张亚子即张育,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被唐、宋等朝代帝王多有敕封。故元仁宗于延佑三年(1316年)加封梓潼神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于是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攀爬阁楼台阶刚到吕祖庙门外时,看到工作人员正端净水走向长廊南侧,进来之后才知道是为文昌帝君上供的,可惜门已关闭没能面拜帝君。

从吕祖庙门正视院内

位于东南角的文昌阁

吕祖庙始建于金代,属道教全真龙门派,因供奉神话人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明末,济南知府樊时英曾重修吕祖庙(有碑为证)。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吕祖庙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为升阳观。此后,吕祖庙渐渐被人们称为升阳观,2016年又恢复为“吕祖庙”。

正殿供奉的吕祖像

环视吕祖庙院内,吕祖庙正殿三开间,硬山顶、五架梁、砖木结构,条石台阶,内里供奉者吕祖,即八仙中的宫洞宾。他本为唐末宋初的隐士,常以丹药救人,以剑术除恶,因而留下许多劝戒世人,救苦救难的传说。

古文物摩崖石刻

在吕祖庙内,有一块摩崖石刻。该石刻高140厘米,宽70厘米,刻文共297字。明嘉靖癸亥春季,时任山东提学副使的袁洪愈与同僚共游华山时“漫记”刻石山崖,以后扩修吕祖庙时被掩盖于屋墙后,因此得以保存完好,2000年华山景区管委会在维修吕祖祠的同时,在摩崖石刻上方修建护檐,以妥善保护这一有400多年历史的珍贵文物。

站在吕祖祠院内凭栏南眺

站在吕祖祠院内凭栏南眺,古时可以看到的群山列嶂、云浮苍黛,已被眼前现代化的泉城新建的林立高楼所遮拦。目能所及的不远处,小清河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东流,山脚下华山湖玉带环绕,往来行人的崇正桥和古建筑群华阳宫尽收眼底。

“飞升岩”巨石

面北仰视,奇石耸立,拔地通天,“飞升岩”巨石处,遥想当年吕祖身穿杏黄色道袍,腰扎绿色丝带,头戴九龙道冠,手持一把浮尘,脚踏飞升岩石,飘然羽化升仙,为济南齐烟九点之华山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传说……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