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为此背负千古骂名

浅弋道历史 2024-03-06 13:20:46

在清朝历史中,康熙雍正父子二人堪称唯二的明君。尤其是雍正,他敢于挑战既定利益,勇敢地推行改革,虽然遭遇重重阻力,但他的努力和决心却赢得了后人的敬佩。

然而雍正的果断的行事方式也让世人感受到了他的强硬和冷酷。在推行新政时,他不惜采取雷霆手段,对待反对者更是毫不留情。这种决断力和强势姿态让人不禁联想到他曾经“冷面王”的称号,不少人认为他冷酷无情。

甚至于在临终之际,雍正还要再造杀虐,这究竟是意欲何为?

王庭争储暂息,康乾盛世再启

“九子夺嫡”,大清皇帝康熙时代,九位皇子争夺储君之位,这场皇子之间的权力争夺,成为清朝历史上最为戏剧化的一幕。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这段历史被精彩地呈现,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让人触目惊心。然而实际的九子夺嫡更加惊险,更加残酷。康熙皇帝内心矛盾,希望诸子和睦相处,却又不得不面对皇位继承的难题。太子党频遭失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背水一战,而八阿哥一派则试图扰乱局势,情势白热化。

康熙的选择至关重要,他需要在众多皇子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同时又希望避免皇子们为了皇位而相互残杀。最终,四阿哥胜出,成为了雍正皇帝。

然而,这场权力之争并未结束,而是拉开了新的序幕。雍正即位后,面对朝野反对和质疑,他不得不采取果断的措施,推行新政,整顿朝纲。这些改革举措引发了更多的争议和动荡,雍正也因此被指责为“杀兄之君”。

九子夺嫡的故事不仅是一场权力斗争,更是一段清代历史中璀璨的篇章,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雍正的登基标志着九子夺嫡的戏剧终场,然而其影响却远未结束,一直延续到了雍正朝的末期。尽管他的改革措施深受人心,但也激起了满朝文武百官的反对,尤其是曾经支持其他皇子的八阿哥一党。这些举措,如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都是为了国家民生的改革,但却让原本得利的那些势力感到十分不满。

八阿哥及其一党曾多次向雍正发难,试图阻止他的改革,甚至以此为借口对雍正发起攻击。雍正迫于朝臣的压力,不得不忍气吞声,但这并没有平息朝野的不安。

直到后来,胤祀自知已无立身之地,为了彻底落实雍正的罪名,他主动挑衅雍正,以身殉国的方式坐实了雍正杀害亲族的罪名。这一事件也成为了雍正朝的一个转折点,虽然暂时平息了朝野的纷争,但也为雍正的统治蒙上了一层阴影。

兄弟相争,戒备历史重演

九子之争,雍正身陷囹圄,胤祀遗恨难消。但对于雍正而言,眼下最为紧要的事情莫过于选择接班人。在他人才济济的子嗣中,除了排除早夭者和幼弱者外,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三人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弘昼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但他的聪慧和沉稳超越了年龄的束缚。相比之下,弘历虽然更年长,但在心思深沉和政治手腕上却略逊一筹。

然而弘昼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他不愿淌这泥沼般的权谋之水,宁愿选择退隐闲适的生活,远离朝堂纷争,享受一份宁静与富足。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或许在人们眼中是懦弱的表现,但对于弘昼而言,却是对内心深处真实渴望的回应。

九子之争的尘埃落定后,弘历继位为帝,而弘昼的智慧选择最终换来了雍正的垂爱和赐予。弘历即位后,对弘昼的照顾备至,赐以恩宠,使得他得以安享晚年,最终寿终正寝。弘昼的后代中出现了众多杰出的人才,比如现当代的书法、绘画大师启功先生,就是弘昼的八世孙,这也是弘昼智慧选择的一种回报。

而对于剩下的弘时和弘历,他们二人的竞争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弘时自认为地位唾手可得,满心期待大宝之位的到来。然而,他却忽略了弘历的政治手腕和雍正的默默支持。雍正为了避免皇子之间的内乱,创造了匾后藏旨的新方式,将继位诏书藏匿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并交托给各托孤大臣持有,以免引发新的纷争。

此外,雍正还曾派遣弘历代替自己前去日坛祭天,这一举动表明了他心中所倾向的继承人,使得弘历的地位日益昭然若揭。这一系列的安排,既避免了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又确保了继承人的顺利过渡,为大清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舍弃私情,家国为重,雍正忍痛赐死弘时

弘时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深信自己是应该成为皇位的合适人选。他将家族的血统和长子的地位视为不可动摇的利器,却忽略了大清历来以才德为尊的传统。弘历的贤明和智谋远超过他,但弘时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一心只想将失败归咎于弟弟。

然而弘时的真正错误在于他的愚蠢。他误以为可以通过牵连八爷党来赢得雍正的青睐,却不知这种举动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雍正心中早已疲于兄弟之争,看到弘时如此狼狈对待自己的弟弟,他感到非常的愤怒和失望。

雍正在驾崩之前亲自去见了弘时,并亲手赐死了他。后人常常批评雍正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竟然杀了自己的儿子,但殊不知,这是因为弘时自己犯下了帝王大忌,导致了自寻死路。

此外,考虑到弘时的性格和行为,如果他留下来,恐怕会给乾隆一朝带来更大的不安和动荡。

结语

雍正的统治是强势而果断的。他对待弘时的态度被一些人认为是残酷和不仁。也有人认为雍正的做法并没有错,因为他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之所以引起了后人的批评,是因为他触及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了文人阶级失去了庇护。实际上,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江山永固,除去潜在的威胁是皇帝的责任,这并没有错。

真正的过错在于弘时自身。他不顾君臣、父子之伦,为了自己的私利责怪自己的父亲,甚至想要伤害自己的兄弟。这种行为触犯了雍正的大忌。除此之外,弘时行事张扬,狼子野心,已经是自寻死路。

这也告诉了我们,正确的处世之道应该是低调、谨慎,不要触动他人的逆鳞,也不要给人以把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57

浅弋道历史

简介:一杯浊酒,一首古诗,畅谈历史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