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四川万源发现三亿年前化石—舌羊齿

川东游神 2024-04-06 13:22:31

走进四川大巴山山脉,仿佛能听到远古时代地壳运动的轰隆声。坚硬的岩石,是岁月沉淀的印记,它们诉说着地球的历史和故事。如果说地层像是一个记录地球历史的笔记本,那么化石无疑就是笔记本中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我们今天的插图就是羊齿类化石。我们怎么发现化石的,它存在于哪个年代,那个年代还存在着其他植物吗?那个年代的地貌跟现在的一样吗?请跟我们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冒险吧!

当我们在大巴山南麗万源段深山里踏青,车行驶在巍峨的峡谷之中时,一个隐藏的山洞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我们步行差不多两公里至山洞门口,一阵冷气迎面扑来,使得炎热的身体多了几份凉意。山洞外围比较潮湿,布满了各种蕨类植物。洞内零星般的水滴从洞顶缓慢滴落。其回声让人毛骨悚然。黑漆漆的洞穴仿佛要随时把我们吞并一般。但我也不是吓大的,我们决定进去探索一番。

我们手持电筒,照亮了这个神秘的山洞。脚下的岩层比较湿滑,俯身观察一番,属于石英砂岩,洞壁是砂岩和灰岩的交互层,并且山脉地层呈西东23度左右倾斜。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洞内一片寂静,只有水滴落地的声音和我们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气中。随着我们深入洞穴一千米左右,我们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岩石,黑乎乎的,有点像煤炭,但它们表面布满了像树叶状一样的图案。此时此刻,心里的恐惧一扫而空,全被这个可能是远古化石的东西填满。我们用地质锤从破裂的缝隙中,敲下一段带出了洞穴。

从石头的断口上看,发现石头的位置应该是海陆交互沉积层,并呈水平状态。也就是说在远古时代并非现代这种地貌。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海拔高度在1372米,这里在远古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可见在第三纪的造山运动是有多强烈。这里地质抬升估计在2500米 左右。我们在小心翼翼的敲开石头的一面,里面的一切让我们大跌眼镜。太漂亮了,太完美了。这个就是种子蕨植物门的“舌羊齿”化石。清晰的叶片,凹凸有致的根茎仿佛还有脉动。继续打开化石又有惊喜,发现类似灌木的痕迹,我们用毛刷扫去碎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节支,带条纹状的物体,这个应该就是节蕨植物门木贼属的“芦木”。通过地层和这两种化石,我们可以很确定他们都来自石炭纪至二叠纪,约3亿年左右。

我们继续观察了羊齿化石,其外形叶片为无柄叶,叶序为对生,形状为舌形向椭圆形过渡,边缘为钝圆,叶脉为放射状。芦木其节支纹理呈现垂直规律延生。看着这两个化石,说明了在大巴山3亿年前植物多样性并且非常丰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计划继续探索大巴山地区的人文地质,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守护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我是川东游龙,关注我们,带你更深层次的了解川东的人文地质之美。

3 阅读:112

川东游神

简介:带你走遍川东每一个乡镇,去感受哪里的人文地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