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的火炮过于笨拙,不适合野战,为解决此问题催生出单兵枪械

史海撷英 2024-04-03 17:31:24

虽然最初的火药出现在东亚,但使其得到真正发展的却是欧洲。14世纪,火炮开始在欧洲战场上逐步普及。尽管比较简陋,却已经在应用层面反超了远东和穆斯林世界。当时的火炮大部分由锻铁制成。工匠们把许多锻铁条拼接成管状,然后在接缝处用铅填满或直接焊上,外层再套上加固铁环。等到铁环冷却,就会紧紧缠绕着炮管,形成自然加固效果。

相比之下,用铸铁或铜制造的火炮更加坚固。但彼时的铸铁在欧洲还没有普及,铜的价格又比较昂贵,所以,哪怕锻铁炮存在着火药燃气泄漏和炸膛风险,还是依靠价格优势和易于维护修理的特性而成为主流。因此,早期的炮往往要熟悉铁匠技能,以便为损坏的维火炮提供锻铁条或铁环。

与此同时,士兵们逐渐意识到光滑的球形炮弹具有更好破坏效果。于是,早年间流行的巨型箭矢被迅速淘汰,由石质或铅铸的弹药取代。其中,前者的价格便宜且容易加工成形,而后者也因容易铸造而广受欢迎。反倒是铁制弹药,受限于当时的铸铁质量差,暂时没受到使用者的广泛好评。通常的配置是:一般小型火器的炮弹用铅铸造,大型火炮则采用石弹。这主要是因为较大的铅弹成本高昂,给操作者和使用者都带去相当麻烦。

目前,关于最早火炮的记载虽少,但具体脉络仍相当清晰:1326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议会曾下令制造金属火炮和铁球。五年后,类似的武器便被用于围攻另一座意大利城市——弗留利。

1346年8月26日,英法两军相遇在克雷西的战场上,作为胜利方的爱德华三世麾下就有火炮。根据参与此战的热那亚佣兵指挥官的乔凡尼-维拉尼描述,弩手们在对射中败给了英格兰长弓,随即遭3门火炮的射击。因而在恐惧中撤退,最终演变为相当难看的溃败。

1382年5月3日,根特市的义者反抗伯爵路易二世。由于封建领主的军队五倍于自己,便采取纯防御姿态,用池塘作为侧翼屏障,而在另一侧部署火炮。其中包括一种装有3门小型火炮的手推车,车首还装有长铁钉以阻止敌人近身。既有较强的机动性,又能提供一定密度的火力。进攻他们的布鲁日民团手里也有一些原始的早期火门枪,却因为醉酒而根本无法有效使用。最后,在300门火炮的齐射中仓皇逃窜。

1385年8月14日,葡萄牙人与自己西班牙邻居兵戎相见。前者构筑坚固阵地,静候对方盲目来袭。但西班牙人很快16门火炮轰击阵地,一度使守军因伤亡产生动摇。最后却因为自己耐不住性子,提早发起全面冲锋而遭至惨败。

1387年,意大利的维罗纳人在战争中发现增强火力办法。他们在巨型马车上安装多门小型射石炮,分成前后三排各48门,且每排又被分成4组。这样一来,每排炮只需要3名士兵操作,相当于每人负责一组火炮发射。根据当事人描述,这种奇妙的武器发射的石弹如鸡蛋般大小。既可以所有火炮齐射,也能不间断地依次轮射。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过于沉重且无法跟上大部队的行军节奏,故而在后来宣告失败。

事实上,早期火炮的缺点仅仅在普及使用的前半个世纪就暴露无遗。尽管在战场上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给敌人带来的心理冲击还是迅速消失。巨型射石炮在攻城时非常有效,但过于笨拙、射速也是出奇慢,非常不适合于野战。小型火炮可以装在四轮马车上机动,依然在行军时很难跟随主力移动。无可奈何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火器从车辆上卸下,成为分配到单个士兵手里的火门枪。以至于降低威力,却也催生出单兵枪械的另一条发展路径。

最终,真正具有机动性的炮架在15世纪出现,让欧洲炮兵彻底将自己的亚洲同行们甩在身后......

0 阅读:4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