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军撤军,越南欲组织两个军追击,黎笋却紧急叫停:追不得

陶陶读历史 2024-05-12 13:54:05

1979年2月,中国动员数十万兵力,向越南发动了惩戒性的自卫反击战。截至3月,我军深入越南境内数十公里,一直打到越南的门户——谅山,距离河内不过135公里之遥。

然而邓公、叶剑英、陈云等领导人很清楚,这只是一次惩戒性作战。若把时间拖久了,可能引发苏联的干涉。加之越南雨季即将到来,道路泥泞,后勤辎重运送不便,坦克和火炮的机动性也会受限,因此“快打快走”是个明智的选择。

上山容易下山难。相比于进军,撤军的难度更高,需要稳扎稳退、循序渐进、相互掩护。一旦撤军失序,很容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我军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曾遭美军猛烈反击,导致60军第180师遭到重大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我军撤退时,自诩“第三世界军事强国”的越南为何不组织大规模的反击?我军撤退时,无疑是捞取好处的最好机会。

事实上,越军确实准备反击了。我军攻克谅山、河内动摇之时,越南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同时还将驻扎在柬埔寨的主力师调往越北。

3月3日,越南国防部决定动用战略机动部队——第一军。随后第一军奉命派遣步兵第302B师,并配属步兵312师第209团、炮兵第45旅加农炮营,火速北上驰援谅山。加上原有的越南第五军,谅山守军已经达到2个军6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325B师、谅山第3师、第338师、316师、345师和346师,同时还配属了大量地方部队以及民兵。

我军撤退时,越南国防部制定计划,以2个军的兵力进行反击,其中320B师、304师、325师先行反击,反击得手后,其他师继续跟上。与此同时,越南还决定派遣空军第372师执行反击任务。

就在越军踌躇满志,准备对我军进行大规模的反击、追击之时。坐镇河内的黎笋却发来急电,紧急叫停了已经预定执行的反击计划,他说:

“中国人已经撤退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牺牲士兵的鲜血呢?”

对于这一决定,越南军方也感到很纳闷、很懊丧,越军主力部队明明已经赶到,为何不放及?就如越南少将阮德辉所说:

“当我们的主力准备好,对方又处于撤军状态,我们为什么不组织追击呢?我们连续打了几十年的仗,干部战士拥有在不同战场的丰富作战经验;其次,我们的武器装备也毫不逊色于中国军队。我们原本可以派主力部队追击并消灭对手,但我们没有……”

虽然饱受自己的下属质疑,但不得不说,长期与中国打交道的黎笋确实是个老谋深算的“老江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实话,28天的对越反击战,暴露了我军非常多的问题,承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是小小的越南可以碰瓷的。所谓“第三世界军事强国”,也不过只是吹牛而已。

黎笋非常清楚,越军虽然打了几十年仗,接受了苏援,还缴获了大量美制武器。但是越军依然有个短板,那便是大兵团作战能力。

曾几何时,越军完全是我军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当第一批援越顾问团到达越南时,越军不过只是一支战斗不强、纪律不严的游击队,甚至连一场连级战役的胜利都没有取得过。

陈赓在越期间,帮助武元甲指挥了边界战役,结果越军表现之拙劣,让一向好脾气的陈赓也发了好几次火。

东溪战役时,越军人数达到7000,且有大炮襄助,却始终拿不下东溪的400法军。陈赓怒道:

“东溪之敌不到400,我军攻击人员将近一万,经两日三夜的战斗,中途几乎被迫撤退。我伤亡500余人,敌尚逃掉20多人。我方兵力、火力均居绝对优势,以如此之战斗力,望攻击二千人据守之七溪,则不啻缘木求鱼。因此我以为越军仍须求得打小据点,以逐渐锻炼战斗力,特别是改正领导作风,改良组织,加紧干部训练。不然,作战计划都是空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后陈赓又在自己的日记中无奈地写道:

“越南和法帝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两方面的战斗都不相上下。法军从未主动冲过锋,每次都摆着挨打的架子。越南部队行动之迟缓,动作之不积极,均出我意料之外。因此每次战斗,几乎都形成相持……”

不过好在陈赓实在给力,最终帮助如此孱弱的越军击溃了越北法军,解放了高平、谅山等几十座中小城市。

越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中越领导人都意识到,加强越南军队的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我国专门让越南第308师进入我国,换上最新装备,并且接受我军王牌——第13军的训练。

越军初来乍到,周希汉和吴效闵并不了解他们的战斗力,于是决定先开个交流会,着重介绍本部队打得较好的一个战例。而这一交流,果然发现了大问题。

首先进行交流的,是越军第88团团长泰勇,他是一位在战斗中右臂伤残的战将。他利用图标和照片,向中国的军官们介绍了不久前越军攻打法军据点的一场战斗。在那里法军以一个连据守,越军聚集了足足一个团的兵力进行了围攻。打了三天,最后终于将法军驱逐出据点。这已经是越军近期来组织的一次较大战役了。

听泰勇大体说完,脾气不太好的吴效闵竟然跳了起来。他把原先坐着的一条长凳踢倒在地,四脚朝天。然后双臂一弯,枕着后脑躺在凳腿中间。他问泰勇:

“战斗发起时,你们营、团指挥所设在哪里?”

对方回答:“在营指挥所设在距离敌军800米处,团指挥所距离敌2000米,重机枪阵地设在营指挥所前面一点。”

吴效闵听完,竟气不打一处来,脱口而出:“什么战术!完全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这句话说完,越南干部们满是默然。原来越军的军事干部多为知识分子,不少人都去法国喝过洋墨水,与越军基层战士无法打成一片,没法同甘共苦,更没有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的习惯。

在后来的交流中,吴效闽发现越南军人对于大兵团作战实在无法理解。毕竟越南是小国,不像中国动辄数十万大军。毕竟人类永远想不出从未见过的事物。

吴效闽曾为越军军官讲解了13军在淮海战役中沈庄战斗的案例。吴效闵是此次战役的亲历者,因此讲得绘声绘色。听完吴效闵的讲解,越南军官都大惊失色:

“歼敌55万,这不可能吧!”

因此对于越南人来说,歼敌55万就像是天文数字,根本无法相信。

在我军的训练之下,越南军队初步掌握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并将之运用在抗法战场,并且终于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军,俘敌1.5万人。而攻克奠边府的主力部队,正是13军手把手教出的越军。

到了越南战争时,越南军队虽然让美国人吃足了苦头,甚至直接引发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异动。但从战场上的表现来看,越南军队依然以游击战为主,东打一枪、西打一炮、零敲牛皮糖,从未成建制地歼灭美军,也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正面打败美军,从来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不堪。越军只要发动大规模进攻,无不是以惨败而告终。

而越南之所以不败,只是因为美军听从了中国的“劝告”,不敢过北纬17度而已。可以说,美军是自缚双手与越南作战。

1968年1月,武元甲领导超过8万人的越南正规军和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中小城市发动进攻,史称“春节攻势”。然而可惜的是,在美军压倒性的武力面前,越军如同被联合收割机收割的稻谷,一茬茬的被撂倒。此次战役,北越正规军、越共牺牲总数达到了45000人,被俘的也有近7000人。越南少有的大兵团作战,也以绝对的失败而告终。

由此可见,越南之所以能驱逐美军,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打,只是在中国和苏联的全力援助之下,特别能熬而已。越军那点本事,对付南越和柬埔寨自然摧枯拉朽,但对中美这样的大国,简直如同班门弄斧。

可以说,如果越南组织2个军的大兵团,向我军反击,恐怕败得将比“春节攻势”还要惨。

有人说,越南人打了几十年仗,经验丰富。而我军自抗美援朝后就没打什么大仗,战争经验相对不足。越军怎么就没胜算了呢?

必须承认的是,越南军队的军事素质确实很高,枪炮皆使用得十分娴熟,作战英勇顽强,用兵狡猾刁钻。而我军在开战之前,较为忽视作战训练,且补入了大量新兵。从个人军事素质来看,我军许多士兵确实略逊越军一筹。

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实战经验固然重要,但并非决定战场胜负强弱的第一要素。相比于个人实战经验,战争体系反而更重要,例如军队编制体制、后勤保障能力、正规化管理等等,其重要性均在实战经验之上。

以海湾战争为例,美军自越南战争后几乎没打过什么大规模的战争。而伊拉克则经历了8年两伊战争,军队久经沙场、装备精良,也号称“第三军事强国”。但结果如何?经验丰富的伊拉克军队在美军先进的军事体系下被完全碾压,损失10万人,而美军损失不过数百人。

越军确实比较擅长连排级的战斗组织和战术,能够让昔日美军以及我军吃到苦头。但是只要战斗规模一扩大,越军的战斗能力就不够看。特别到了师级的战斗,越军就总是昏招迭出、一团浆糊。

武元甲虽然号称“奠边府之虎”,但在大兵团作战方面也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春节攻势”的失败完全反映了他的水平——一胜难求。

在后来的老山轮战中,越军的表现也充分证明,只要战斗上升到团级,越军一场胜利都无法取得。在营以下分队作战层面,若干胜利也影响不了战局走向,战场的主动权为解放军所掌握。

因此越军确实是一支强悍的部队,但绝非一支一流的部队,充其量就是一支规模很大、很能打的游击队。

除了大兵团作战能力不足以外,越南的国力也很成问题。首先,越南作为一个小国、穷国,却纠集了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吞噬了大量国家财富;其次,越南四处扩张,控制老挝、侵占柬埔寨、骚扰泰国,同样耗费大量军费;第三,越南长期战乱,整个国家仍处于一片废墟的状态,经济不振,工业几乎等于零。

越南的强势,其实都是苏联卢布撑起来的,根本没有造血能力。即使战争中最基础的炮弹,越南都不能自给,必须通过苏联海运,然后用汽车乃至于肩扛手提至前线。

不仅如此,我军在撤离越北前,将当地的工厂、铁路、公路、电线等破坏一空,带走了大部分物资,也无疑会更加加剧越南后勤补给的困难。如果黎笋和越军贸然反击,恐怕会在自己的国土遭遇极大的后勤困境。

相比于我军的炮弹雨,越南那点儿火力少得可怜。越南打一发炮弹,我军就能还10发;越南前线炮弹不够用,我军炮弹却源源不断。

到了老山轮战阶段,越南不擅长大兵团作战的缺点愈发明显。1984年7月12日松毛岭,越南集中六个团的兵力,向我军阵地发动大规模反扑。谁知却遭到我军上千门火炮的猛烈还击,青山被雨点般的炮火炸成了白地。此战之中,越军丢了3700具尸体,可谓是字面意义的尸横遍野。后来叶剑英观看了此战的照片,不禁感叹此战比淮海战役还要惨烈。

由此可见,黎笋之所以不敢对我军进行大规模反击,并非不想,实则不能。越军窝在家里防守,是他们的强项。然而跳出丛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越军的本身本就是我军教出的不肖学生。如果说个粗话,就是“你屁股一翘,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

我军当时作训确实处于低谷阶段,也绝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就能碰瓷的。我们不怕你反击,反而担心你不反击。

0 阅读:6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