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悲愤诗》谁懂?一生三嫁,终觅美满夙缘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4-10 07:44:17

若换成像蔡文姬这样的非凡女性,遁入空门或许成为了她最为高洁且适宜的归宿。她的才情卓绝,罕有男子能与其比肩;她出身世家,即便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也难以找到与之相匹的配偶。

她在这样一个处境尴尬且超脱的地位上,《后汉书》记载其“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面对这样的奇女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又该何去何从,寻得属于自己的归宿呢?

自古红颜多薄命,才貌出众的女子往往命运多舛,蔡文姬亦不例外,仿佛被无形的命运之绳牵引。

她兼具卓越才华与倾城之貌,却终究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婚后的蔡文姬,曾与丈夫卫仲道共享一段幸福时光,备受疼爱。然而,好景不长,就如同晨露般短暂,卫仲道不幸患病离世,留给蔡文姬的是沉重的丧夫之痛,甚至还背上了克夫的无稽之名。

面对如此困境,蔡文姬选择了离开原来的家,独自面对生活的孤独与艰难。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就此止步,她不幸被掠至南匈奴,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对于这位才情出众的女子而言,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讽刺,将她推向了更为深重的黑暗深渊。

在南匈奴的那段时光,无疑是蔡文姬人生中最为艰难晦暗的阶段。尽管她免去了日常家事的辛劳,但身为异族人妇的她,内心饱受煎熬。她的生活仿佛被禁锢在樊笼之内,无法展翅飞翔,追求心灵的自由。纵使塞外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也无法抹去她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面对异域风俗带来的痛苦,蔡文姬只能借助诗歌,将自己的哀愁与怀念娓娓道来。

在南匈奴度过的那十二载苦涩岁月里,慰藉她心灵的,大概唯有深深植根于心中的中原文化了。在风沙漫天的日子里,面对眼前的艰苦境况,蔡文姬满怀哀怨,无从倾诉,只得将满腔愁绪寄予笔端。那些文字成为了她在南匈奴那段困厄时光中唯一的依托。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节选

蔡文姬,她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经历了太多的离别与孤独。

她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时代,随同难民在尘烟弥漫中颠沛流离,不幸落入匈奴之手。为了保全名节,她在陌生的异域默默承受,其艰辛无人能懂,若有所陨,亦无人闻。面对生命的无常,她在漂泊中淬炼出坚韧的品格,唯有在吹奏胡笳之时,方能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在为南匈奴左贤王生育两名子女后,她听闻曹操将接她重返中原。虽然回归故土是她的一大幸事,但这也意味着她必须与深爱的丈夫和骨肉分离,给她带来了椎心泣血的痛苦。怀着复杂而深沉的情绪,她踏上了归乡之路,并在此过程中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

胡笳,是她在那十二载异域生涯中学得的乐器。当她即将告别这片土地时,才发现岁月无声无息地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她在那生活了漫长的岁月,累积了厚重的记忆。尽管她选择了回归故乡,但她的生命已然因为这段经历而变得不完整,因为她的一生中,有半部分已深深地根植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

蔡文姬忧伤而归,幸福的生活似乎在向她招手。她的父亲蔡邕曾教过曹操,曹操欣赏她的才华,特意接她回中原,并将她许配给陈留的董祀。然而多舛的命运还在继续折磨她,新婚生活并不如意,她依然思念远方的孩子。

她一生三嫁,注定留不住男人,也留不住命运的眷顾。如果不是那场改变命运的求情,她可能就此在董家孤独终老。但她的丈夫董祀触犯法律,将被曹操处死。为救夫一命,穷困潦倒的她不顾一切来到曹操面前哀求。曹操看到恩师女儿沦落此状,也不忍心责难,开恩饶了董祀一命。

由此,董祀才发现这个一直在他身边的女子有着何等大的爱心与勇气。蔡文姬不仅救了丈夫的命,也救赎了这段婚姻。相传此后二人隐居山野,过上了足以传颂的生活。曹操还曾数次探望,蔡文姬在历尽生命的惊涛骇浪后,终得归途。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载金翠之华钿。

美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馀年。

——丁廙在《蔡伯喈女赋》节选

婚姻的不幸给蔡文姬一生带来许多悲苦,就如同她所作的那首《悲愤诗》一般,言之不尽的全是悲愤。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蔡文姬《悲愤诗》节选

蔡文姬,一生坎坷命途多舛,似乎注定要受命运的捉弄。无论是思念父母,还是离别骨肉,对她来说不过是命运又开的一次残忍玩笑。

她面对这一切时,心中并无太多哀怨,只是淡然处之。她明白,人生本如四季流转,生亦何欢,死亦何哀。这般悲喜离合,于她不过是必经的过客。

故乡的思念令她含泪离去,明知道重逢无期,却也只能无言以对孩子的问话。因为她知道,这一别再无回头路。她已彻底地被命运从故土抛弃,面前只有迷雾一片。

《胡笳十八拍》中透出的苦楚与感伤,不过是蔡文姬在人世沧桑中体会到的一点滴酸甜。她经历了太多离别,品尝过太多命运的嘲弄,早已看淡了世事的悲欢。

后人赞叹这首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但其中蕴含的悲怆,其实不过是蔡文姬在命运跌宕的人生旅途中,作为一个女人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她早已洞悉了世间的无常,所以面对命运的戏弄,她已然处变不惊。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