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支塘镇何北村:“四个一”生财有道,强村富民有新路

扬眼 2024-05-18 17:45:30

近年来,常熟市支塘镇何北村立足农业资源优势,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一块田”“一粒米”“一头羊”“一根草”做好文章,积极探索生态、循环、有机、特色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以农业高质高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造具有何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何北村位于支塘镇北,辖区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30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9271亩,全村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目前全村水稻种植面积6510亩。近年来,何北村党委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在大力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稻麦种植的基础上,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一块田”“一粒米”“一头羊”“一根草”做好文章,积极探索生态、循环、有机、特色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2023年,何北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79万元。

耕好“一块田”提质增效

何北村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将村民流转的890亩土地,进行自主种植管理,通过统一调配农业机械、批量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植保管理等,亩均种植成本降低140元左右。目前集体种植土地采取稻麦轮作模式,水稻平均亩产达1100斤左右、小麦平均亩产达650斤左右。

为提升稻米品质,何北村试行“秸秆+稻麦种植”的肥料化循环种植模式,将秸秆、杂草等农业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配合播撒纳米硒肥料,着力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原来种植的普通稻谷,向粮管所出售收入约为1620元/亩,而现在销售富硒米收入可达2500元/亩左右。

2020年,何北村与久硕家庭农场合作,进行桑蚕种植。目前何北村拥有桑园30亩,年销售额12万元。接下来,村里还将采取加盟的形式吸纳村民参与桑蚕养殖,每年由村集体统一育蚕,到一定蚕龄后交由村民养殖,最后由村集体负责统一收购和销售,确保村民养殖收益。

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何北村合理规划农田轮休。2023年底,村集体引进赤松茸种植技术,在闲置耕地和轮休耕地上进行种植,预计产量可达3000-4000斤/亩,按照平均市场批发价格每公斤12元售卖,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

种好“一粒米”节本创收

2020年,何北村筹资新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稻麦烘干用房、碾米间、水稻冷藏库、农机具维修存放仓库,并引入配套设备,解决了辖区内粮食烘干及仓储问题。目前,何北村拥有烘干机12台,每日可烘干稻麦120吨,2023年为合作社创收17万元。根据中心现有机具保有量,目前农机作业成本大约为180元/亩,跟市场化机械作业310元/亩相比,村集体种植的890亩地,作业成本可直接节省约12万元。在满足自身机耕需求的情况下,合作社还对外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每年可增加村级收入约3万元。通过将烘干的稻谷进行冷藏,合作社生产大米能全年保持优质口感,进行周年销售,相比于一般种植户直接出售水稻,合作社大米销售可增加村级收入约22万元。同时,何北村还创立了“支小面”品牌,通过品质提升、品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大米附加值,保证了大米销售收入。

2023年,合作社又投入100万元在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屋顶上加装光伏发电设备,该设备不仅能为冷藏库、碾米机提供电能,还能将多余的电卖给国家电网,预计全年可为合作社节省电费支出约10万元,增加电费收入约6万元。

养好“一头羊”合作共赢

2023年,何北村对原有湖羊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2400平方米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标准羊舍,并将羊舍按100元/平方米的价格出租给区域内的湖羊养殖户,每年可增加村级收入24万元。

同时,何北村与养殖场进行深度合作。一方面,村与养殖户签订羊粪回收协议,以零售价一半的价格回收羊粪用于制作有机肥料和基料,在推动农牧循环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解决羊粪堆积问题、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可节省种植肥料支出约20万元。另一方面,何北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通过在秸秆中添加豆粕、玉米粉、糖水等辅助材料,加工出可提高湖羊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的专用饲料,以250元/吨的价格出售给养殖场,不仅实现了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也为养殖场提供了稳定优质的饲料来源。

用好“一根草”变废为宝

何北村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秸秆综合利用号召,建成秸秆加工中心。优质秸秆通过破碎、揉丝、发酵等工艺,制成饲料出售给养殖户;劣质秸秆通过添加羊粪和其他农业垃圾腐熟,制成赤松茸种植的基床和肥料。目前,加工中心稻麦秸秆处理能力为3000吨/年,其中饲料1500吨/年,基料和有机肥料1500吨/年。饲料销售,预计可增加村级收入约30万元;闲余有机肥料销售,预计可增加村级收入数万元。

何北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还将开展二期工程建设,继续扩大产能,争取中心年机械化处理加工秸秆、农业废弃物达6000吨。同步建设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科普和示范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扩宽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王菲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