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大崇镇:因地制宜谋产业突出特色促发展

影像生活的瞬间 2024-05-11 06:47:26

暮春的会东县大崇镇黑嘎村,青山绿水,树林阴翳,田园风光美如画。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会东县大崇镇黑嘎村五组的禾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车厘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大片枝叶茂密的车厘子树随风摇曳,枝叶间,隐藏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车厘子,就像一枚枚红宝石,色泽鲜艳,让人垂涎欲滴。记者了解到,该基地主要种植了红灯、冰壶、拉宾斯、福晨等车厘子品种,已陆续进入了成熟采摘期。

“我们这里面种植的红灯,是最早成熟的,冰壶、拉宾斯和福晨等几个品种成熟要稍微晚一点点。”会东县禾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文香告诉记者,“去年“五一”节期间,每天来采摘车厘子的人流量大概150到200人。我们这入园采摘是按照入园费每人50元,带走每斤80元的标准进行收费,如果是水果商上门收购的话,价格会相对下浮一点,去年整体收入有30多万元。”

俗话说“车厘子好吃树难栽”,车厘子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据了解,会东县大崇镇黑嘎村平均海拔1900米,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很适合车厘子的生长。经过多方考察,2014年,禾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黑嘎村五组开始试种高山车厘子,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条件加上多年的精心管护,如今,黑嘎村五组的车厘子种植面积已达300亩,单株最高产量已经达到50斤且品质上乘。

说一千道一万,群众收益是关键。随着车厘子产业的发展壮大,车厘子不仅让果农成为产业受益者,也让当地部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日常的工作就是给果树施肥、浇水、除草、拉枝……农忙时候的工资是150元一天,农闲时是120元一天,在这儿收入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离家还很近。”会东县大崇镇黑嘎村2组村民冷应海笑着说道。

不仅如此,车厘子种植基地还吸引了其他乡镇的村民前来务工,家住会东县淌塘镇老君洞村6组村民李兴定便是其中之一。

“前几年我是在新疆那边打工,根本顾不了家里……”李兴定告诉记者,“现在好了,这一年多时间我来这里务工,离家也不远,回去也很方便,既能挣到钱,也能很好地照顾到家里。”

据了解,车厘子种植基地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除了个人的辛勤付出外,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推动黑嘎村车厘子特色产业长远稳定发展,大崇镇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力求以“小产业”撬动“大振兴”,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为了将车厘子产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镇上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力度,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对车厘子产业园区3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修建了15个蓄水池,并积极协助解决产业园区的用电问题,确保在种植、灌溉等各个环节能够得到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投入了50万元资金用于土地整改,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为车厘子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会东县大崇镇党委书记李兴祥告诉记者,“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实施车厘子产业园太阳能提灌站项目,配套管道及附件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后,能够为车厘子产业园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灌溉水源,目前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和县水利局对接资金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车厘子市场需求逐年增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上利好的政策支持,更加坚定了种植户发展壮大车厘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接下来我们计划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不断提升车厘子的品质,等产量、品质提升上去之后,我们想让种出来的车厘子进入超市销售。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不断拓宽车厘子的销路,让更多人吃到我们这种出来的高品质车厘子。”会东县禾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文香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们还准备在种植基地里面配套相应的餐饮,让来采摘车厘子的游客,既能够欣赏高山的风景,也能够吃到我们的农家饭,让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是破题开局的关键。近年来,会东县大崇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根据海拔差异大、垂直落差高的独特地理气候特点,因势利导、因村施策,不断探索适合乡村的特色产业,着力完善立体农业体系,合理布局山上山下,阶梯式打造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形成的高峡平湖资源,以大崇牛油果产业园、沿江民宿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为契机,创新产业融合途径,优化机制提升产业融合效益,持续做强做优 “农业+”融合发展文章,逐步实现“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做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对于沿江片区,我们将充分利用其水源丰富、气候温热、气候湿润的优势,实施引水上山项目,发展5000亩枇杷、芒果等特色水果,恢复发展3000亩蔬菜基地,既实现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又能推动农文旅发展。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沿江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对于高山地区,除了之前我们做大做强的烤烟和蚕桑产业之外,我们还将根据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及适宜的黄桃、车厘子、苹果等特色产业,目前我们已经种了何首乌1500亩,三年内计划扩大到50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产业间的联动和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会东县大崇镇党委书记李兴祥告诉记者。

高峡出平湖,深山藏美景……背靠连绵起伏的群山,面朝碧波粼粼的湖面,如今的会东县大崇镇,传统农业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自身“造血”功能越发强大,“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梦想在探索与实践中正在走向现实。

(图/文:张悦嘉、王世良)

0 阅读:0

影像生活的瞬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