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红包的方式里,藏着你的人际关系

萱萱谈情感 2024-02-13 09:24:02

发红包,一直是过年期间绕不开的话题。

家族群里,长辈对小辈表达祝福,发个红包;晚辈对老人表达敬重,也会奉上红包。

同学群里,为活跃气氛,下场红包雨助兴。

工作群里,为鼓舞人心,发几个红包激励。

发红包,发的是世故人情,可以窥见人生百态。

抢红包,抢到手的是钱,暴露的却是人品格局。

1.贪图小利,会失福气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女生发的帖子,大意是过年期间她给男友发了520的微信红包,男友回给她688,她心里无法接受。

她认为男友平时活得很糙,也不用租房子,聚餐、买衣服之类的也很少。言下之意无非是嫌弃男生发的红包不够大。

从表面上看,是期待落空,她产生了心理落差。实质上,却是想要获得更多,贪念在作祟。

人,一旦生了贪婪之心,就会不断计较自己的得失,质疑别人的付出。你平白无故给她一颗糖,她也会觉得不够甜。

这样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分一毫,却无法看到被蝇头微利折损的福气。

反观另外一个博主,她的男友发了年终奖,给她发了131.4的红包,她就开心得不得了。

帖子下面有人评论:“被楼主的情绪治愈到了,祝幸福。”

她活得如此清醒,明白男友的所得是他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与她无关。他愿意和自己分享,也不过是因为把她放在了心里。

这样一个懂得感恩的女孩子,想要不幸福都很难吧。

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一再叮嘱: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

《菜根谭》里也有句话说:

“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

利,人人趋之,但有些便宜不能占,有些利不可取。

贪图小利,终损福气。

2.你来我往,才生情分

《礼记·曲礼上》中讲: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之相交,你来我往间,才会产生情分。

你来我不去,又或者我去你不来,久而久之,易生误解、嫌隙,再深的感情也会变淡,甚至相互断绝往来。

前些天,在网上刷到一个问题,大意是说楼主过年给亲戚小孩发了200块钱的红包,对方却不给她的小孩发红包。

在此之前,她家没孩子,也没想过亲戚回红包的事。但现在她有孩子了,亲戚不回红包,她觉得心里有些无法接受,所以想问问广大网友,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

“红包这种事本来就是礼尚往来,差不多要给多少还多少才对。”“人跟人之间的交往要保持好双方付出都差不多,不能总是单方面付出或者多付出,时间久了自然心理不平衡。”

深以为然。

这世上任何一种关系,其实都是交互的,一方有所付出,一方有所回报。

虽不能做到完全对等,但至少都要有所表示。否则,就是对他人的无理,以及对这段关系的漠视。

很认同一句话:

“有来有往的人,朋友越来越多;自私自利的人,自然孤独终老。”

红包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一个人的人品与处世原则。

发红包,送的是祝福,是谢意。收红包,图的是吉利,收的是敬意。一发一回间,生的是情意。

收红包时,不要用恶意,去揣测他人的善意。

回红包时,也别让一份好意,变成了敌意。

3.大致相当,才是体面

过年的时候去朋友大刘家玩,随口问她今年给亲戚家孩子发了多少压岁钱。

她说:“没发。”

原来,大刘家有个亲戚,仗着自家孩子多,总爱占便宜。大刘给一千,她还五百;大刘给一万,她还五千。不管其他人发多少,她还回来的时候都减半。

别人觉得有失公平,她却觉得自家孩子多,收红包多理所应当。

如果是家里条件不好也就算了,关键是她家条件并不差。久而久之,大刘也觉得心理不平衡了,与其每年多给好几千,还不如带自家孩子多吃点好的。

一问,其他亲戚竟也有同感。

最后,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以后都不单独发红包了,只在群里象征性地发几个红包。

新年发红包,不过图一乐,但有些人却满心算计,甚至希望借此增加一笔小财。

有句话说:

“便宜好占,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一个时时事事都想占便宜的人,终会付出不便宜的代价。或丢失颜面,或招致麻烦,甚至酿成祸患。

《诗经》里说: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亲友之间相处,终究不是一次性博弈,而会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交集。

过年是难得的齐聚一堂、彼此交流的契机,发红包也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将收到更多的红包、占便宜当成目的,其实是在舍本逐末,会让人失去更加重要的东西。

相去不远,才是公平。大体相当,才是体面。

张方宇在《单独中的洞见》一书里写道:

“物质上的贫穷就像体外伤,可以医治;精神上的贫穷则犹如伴随人一生的慢性恶疾,极难治愈。”

发红包时一毛不拔,收红包时便宜尽占,何尝不是患了精神上的恶疾?

发红包见人品,更见格局。

多收几个红包发不了财,事事趋利也是一种短视。

别让红包,伤了感情,也别让几个红包,毁了你的人际关系。

0 阅读:13

萱萱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