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繁露,古人春分要做几件事情,你知道几个?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这天一过,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

春祭

春分过后,气温升高,春雨纷纷,这段时间也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因在在古代农业社会,春分这天,皇帝都需要到祭坛去祭祀太阳神,以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日月只能是皇帝祭祀,百姓不能祭祀。但古代又是农业社会,完全靠天吃饭,因此百姓也有祈求神灵保佑的需求。既然不能祭祀太阳,那祭祀土地总可以吧。于是在春分这天,古人就会在土地庙开展祭祀活动,而这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也称为“春社”。

春社

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古达的“春社”活动,还衍生了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两样东西。春社祭祀的时候,人们会用糯米放点糖,上面印着象征太阳的三足金乌,用蒸笼蒸好,当作是祭品供给土地神。这种供品在现代被称作太阳糕,在南方则是人们常吃的糍膏。

古人在祭祀完毕之后,会在这天举办各种娱乐活动。比如敲鼓,唱戏,喝酒。在这天,闺房中的小姐,灶台边的妇女和小孩,都会出门游玩,一起野炊聚餐。那时候把这天看的戏叫社戏,把喝的酒称为社酒,而那天的聚会,也被称为社会。久而久之,古时候的社会就逐渐演变为现在“社会”的意思了。

有首唐诗是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春酒

古时候,酿酒的和做醋的人家,也会在这一天开始酿酒拌醋。为何要在这天开始呢?因为古人认为,春分这天天地之间达到了“天地均平”的状态。而均平调和则是做出酒最为必要的条件。而春分酒,也是酿酒中时机最好的。有诗云:好酒知时节,春酿贵如金。春分造酒贮存在瓮罐里,发酵过三伏天,其色如赤,时间久而香,就是所谓的春分之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