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饥荒:1年活活饿死1600万人,食草根啃树皮宛如人间地狱

热看点 2024-05-13 10:47:52

上个世纪末,摄影记者凯文-卡特拍摄了一张让全世界都沉默的照片。照片里,一个无法判断性别的黑人小孩跪着蜷缩在地上,因为整个身体瘦到只剩一层皮包着骨头,而显得他的头大到显得格外畸形。正因为如此,这个小孩看上去像是由于身体再也无法支撑头部的重量才匍匐在地。而距离这个蜷缩在地上男孩不远处,有一只看上去与男孩体积差不多大的秃鹫,秃鹫直勾勾地看着地上的男孩,像是在看着一只不堪一击的猎物。凯文-卡特将这张照片命名为“饥饿的苏丹”。

这张照片就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非洲饥民的真实写照。自1983年到1984年,非洲爆发饥荒,1年之内就有1600万人丧失生命,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在整个二战中的死亡人数。1年之内饿死了1600万人,那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间地狱?那个年代的非洲人民又遭受了怎样的磨难?

饥饿的苏丹

人类学家总说,贫困是人类最大的敌人。这个世界上,死于贫困的人口是数倍于死于战争的人数。

1983年,非洲地区爆发了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非洲的5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4个爆发了严重干旱,有24个则发生了大饥荒。1.5-1.85亿人受到来源于饥饿的生命威胁。在大饥荒爆发的第一年,就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联合国也将这次非洲大旱和饥荒成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而造成这次干旱和饥荒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高温干旱和严重的生态危机。

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因而使得常年高温炙热成了这块古老大陆最显著的特点。“非洲”这一名称,也正是基于其气候特点而形成的,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在拉丁语中即是“被太阳灼热的地方”。整个非洲大陆有95%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25摄氏度,其中埃塞俄比亚的东北部年平均气温甚至高达34.5摄氏度。

除了高温,非洲地区还有少雨、干燥的特点。非洲的降水量呈现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趋势,降水分布也极度不均匀,有的地方几乎终年无雨,而另一些地方则年降水量超过10000mm。然而,总体来说,非洲大概有1/3的地区常年降水量都在200mm以下,这些地方,往往也都是旱地频出的地区。

这些恶劣的气候对于非洲来说是常态,那么,为什么偏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爆发了大干旱呢?这还与那个年代严重的生态危机有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非洲的人口增长率突破3%,远超于世界其他大洲。而人口暴增的代价就是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首先,人口暴增,对粮食的需求也就会暴增,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农业耕地面积的大大拓展,而这些新开拓的农田耕地是从哪里来的呢?森林、草地。为了养活更多的人,政府只能去砍树拔草。除此之外,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还会导致对土地的过度开垦,为了缩短耕种和收获的周期,人们也会对土壤施化学肥料以催熟作物,这也对土壤生态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其次,人口暴增,城市的面积也会扩大,尤其是住宅面积。那么,这些新开拓的城市面积从哪来呢?还是只有森林、草地。

再次,人口暴增,也给国家带来了如国民教育、国民就业、社会福利等众多的财政压力,而要促使经济快速增长,政府也不得不开采更多的自然资源,这些也都大大加剧土地的开采率。

这些对土地的过度开采,土壤生态的过度破坏,都使得非洲的土地越来越贫瘠,而越贫瘠的土地受到太阳的暴晒之后就更容易干涸裂变。干涸裂变就使得土地丧失了被耕种的可能性,而一部分土地因干涸裂变而失去利用价值之后,就会使人们对剩下的土地进行更高强度的开采,以至于造成更多干涸裂变的土地... 最终,当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达到一定的比例,就爆发了大旱灾,遭受严重旱灾的地区则是河流干涸,田地龟裂,黄沙弥漫,牲畜倒毙,而大旱灾所带来的,就是严重的饥荒。

饥荒爆发之初,主要存在问题是没有粮食。在粮食面前,人类之间不仅要相互竞争,还要与当地的其他物种竞争。就相当于在粥少僧多的情况下,还来了无数的喇嘛、道士、基督徒、穆斯林...

在没有正常粮食的前提下,人们甚至一度开始吃老鼠、蟑螂、甲虫,然而,当老鼠、蟑螂、甲虫都被赶尽杀绝的前提下,有的部族甚至将目光方向了同类。

然而,即使人类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生存,还是每天有数以十万计的人被活活饿死,后来甚至到了挖掘坟墓的速度都追不上人被饿死的速度,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遗体被曝尸荒野,饥饿之外的第二灾难又降临到了非洲大地,那就是疾病和瘟疫。

无数的人类、动物的尸体(如果不被吃的话)无人受理,便直接在原地腐烂,尸体腐烂会产生大量有害微生物,也会吸引大量疾病传染体。随着地上腐烂的尸体越来越多,大范围的瘟疫也随之爆发。瘟疫爆发又为更多的人敲响了丧钟,而越来越多的人去世也就为瘟疫的扩散创造了条件,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于是,整个非洲几乎都沦为了人间地狱。

在遭受饥荒的24个国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全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命脉都被掌握在农业之中,因此这次大旱灾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埃塞俄比亚全国有4200万人,其中有超过1/5的人吃不饱饭,处于濒死边缘。

国际上的人道主义组织也有对埃塞俄比亚施以援手,但却处于完全供不应求的状态。一个不到足球场大的难民营内却挤着1.6万人,然后每天都有将近1%的人在绝望中死去。而在埃塞俄比亚中,受饥荒最严重的又属沃洛省,沃洛省的救济站的供求比甚至达到3:100。

在埃塞俄比亚,我们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一对父子,父子身处一顶满是灰尘的帐篷中,瘦到畸形的孩子被安放在一个摇篮中,旁边脸部深凹的父亲拿着一碗粥,递到孩子的嘴边,但这个孩子只是睁着大眼睛、呆滞地看着他的父亲,嘴巴却纹丝不动,因为持续的饥饿已经让他忘记了如何进食。

而在埃塞俄比亚之外的其他地区,同样在上演着诸如此类人间惨剧。

在乍得,牧民们吃完了自己的牧群后开始掘地三尺来寻求可供食用的植物,许多人由于无法消化植物根茎而被活活噎死;在乌干达,无数孩子如同一具具干尸木乃伊一般,艰难地爬向自己的族人和父母。在毛里塔尼亚和乌干达的一些部落中,饥不择食的人们已经开始相互残杀、甚至食用自己族人的遗体。在塞内加尔、莫桑比克、苏丹,公路的两旁横七竖八地陈放着无数饥民的尸体和倒毙的牲畜,而在尸体的附近,还有许多骨瘦如柴的饥民眼神木呐地看着这个世界,随时准备迎接死神的到来。

在非洲爆发大饥荒的第二年,也即1984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拍摄并播放了一则纪录片《埃塞俄比亚饥荒》。纪录片一出,全球都人民瞬间沉默。

1984年,这一年,文莱脱离英国宣布独立,美国两名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行走,洛杉矶奥运会举办...

这时期的美国还在和苏联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冷战,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飞涨、深圳经济特区逐步起飞,当全世界人民都在各自做着自己的事的时候,却从来没想到过,此时的非洲,俨然如一片人间地狱。

伦敦奥运会

因此,看到非洲的惨状后,世界都沉默了。沉默之后,则是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地高喊“救救非洲!”,全世界的人民都开始自掏腰包去救济非洲人民,在全世界人民的帮助下,非洲才逐渐走出了饥荒。

然而,时过境迁,虽然我们现在离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接近30年,但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想来仍觉得毛骨悚然。历史会过去,但历史也从不会真正地过去。过去的历史总在告诉着今天的人,那场饥荒是非洲的悲剧,更是近现代人以严重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方式发展经济所造成的悲剧。这些充满血泪的史实都在告诫我们,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来开采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甚至更贵于金山银山。除此之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加快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