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唐肃宗李亨的上位之路

馬贺说文化 2023-10-26 18:17:00

自古以来太子不好当,尤其是雄主的太子更不好当,能力如果超强会被认为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低调行事又会被认为无能平庸。总之,其中行为很难拿捏。历朝雄主的第一位太子几乎都没有顺利登基的。比如秦始皇的太子扶苏,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康熙的太子胤礽。而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唐玄宗的太子李亨。

无疑,李隆基是一个残忍好杀的皇帝,李隆基曾经一日杀三子,其中就包括培养了十几年的太子李瑛,依靠政变上台李隆基是绝对不允许威胁到他的地位。即便是儿子也不行。而在此之后继任太子之位的李亨心情也上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帝王的父子关系,是一种扭曲变态的父子关系,皇帝与皇子不仅是父子关系,更是一种君臣关系。

李亨,最初被封为陕王,拜为安西大都护。封忠王遥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李瑛被废杀。李隆基经过整整一年的考虑。在开元二十六年六月初三日,李隆基立李亨为皇太子,从李亨27岁被立为太子到天宝十五灵武仓促继位,这十八年的太子之位真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处处忍让,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装奴才,可是装的时间长了,装奴才可就真成了奴才。最后虽然顺利登基,也不过是在位七年,在这7年里,一直在艰难平叛,却没能看到叛乱平息。最后忧惧而亡,居然还是和太上皇同月驾崩。

应该说,李亨这个太子之位是捡来的,他是李隆基的第三子,照理说,这个太子之位在李瑛被废杀之后也轮不到他,李亨的母亲杨氏生前仅为贵嫔,并不受宠,而且在开元十七年杨贵嫔因病薨世。所以说,李亨上位与母系一族关系不大。在李隆基诸子中,李亨也是平常,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在太子李瑛被赐死之后,册立新太子就成为摆在李隆基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为何李隆基册立李亨为太子。要知道此时的寿王李瑁得到了宰相李林甫的有力支持。实际上,李亨之所以能胜出,就是在于他是“孤臣”,他在宫内和朝中均无奥援,不属于任何派系的人,而对于嗜权如命李隆基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弱势太子,而不是一个受宰相支持的太子。在政治上几无羽翼的李亨更容易控制,对皇权的威胁也更小。

再就是李亨此时是李隆基实际的次子,庆王李琮虽然年长于李亨,但是没有子嗣、让李亨当太子符合封建法统。虽然李亨没有刻意追求太子成为大唐的太子,但他当上之后就没有退路。他自己也成为所有皇子的“敌人”。对此,李亨也是心知肚明、他知道除非他日后成为皇帝,否则他的下场未必比他的前任李瑛好多少,鉴于前任太子殷鉴不远,李亨就认定了一点,那就是忍,毕竟时间在他这里,李亨意识到了这个太子之位不好做,但坐起来如此之难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李亨当太子期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谨言慎行、谦恭自抑”。最反对李亨当太子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反对李亨,倒不是他对李亨有多少成见,仅仅是因为李亨不的是他所立。为此李林甫一定要扳倒李亨。再就李林甫看出李隆基对太子防范心理,他才敢肆无忌惮地罗织罪名打击李亨。

天宝五年,李亨的妻子太子妃兄长韦坚与不满李林甫擅权专政的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密会于道观之中。李林甫得知此事后,命人上书弹劾韦坚代表太子私会边将,意图谋拥立太子为帝,但李隆基不相信李亨涉案,最后李隆基只将韦坚和皇甫惟明贬官外放,李亨为了撇清自己和韦坚的关系,与挚爱的太子妃韦氏离婚。对此也可见李亨的冷血。

不久,左骁卫军官柳勣因为家庭矛盾,诬陷自己的岳父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舆”。而杜有邻的女儿是李亨的侧妃,李林甫借此再次构陷李亨,但李隆基不过是将杜有邻杖毙在大理寺,李亨只能和杜良娣离婚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大唐第一名将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被下属董延光的诬告,随即被玄宗下狱审讯。王忠嗣幼年时代在宫中长大,与李亨私交很好,李林甫咬住这层关系不放,李隆基自然知道李亨根本没有机会与王忠嗣私下串联交往,但仍然将王忠嗣外放贬官,第二年就离奇暴死。如果不死,安禄山根本就不敢反。

李隆基这一系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不许太子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不断打压和处死东宫的人。让朝臣不敢与太子交往。而借助人杀人刀就是李林甫,这也是李林甫为为何屡屡弹劾李亨危而不倒的原因。李林甫多次弹劾太子,如果没有李隆基纵容是断然不敢的,这让李亨对李林甫恨之入骨,更让李亨寒心的是,在此期间,众多朝臣畏惧于皇帝几乎无人为他说话。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任宰相,杨国忠虽然无能,与李林甫是死敌,但在针对太子里很多问题上并无区别,与其他人一起其沆瀣一气罗织罪名陷害李亨,必欲除之而后快。照样还是被李隆基所利用,所以李亨政治环境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更加恶劣。

因此李亨的十八年的太子之位,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战战兢兢。一直都在忍,但问题是他今天忍的越久,他日报复起来就会越狠。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宰相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叛,改变大唐国运走向的“安史之乱”爆发。

由于李隆基私心太重,用人不当,反应迟缓,在东都洛阳陷落后,李隆基丢弃长安,带着李亨,杨国忠和杨贵妃出逃蜀地。当逃亡队伍行进到今天的陕西兴平市西北时,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之变。

必须说明的是,从长安一出逃。李隆基就失去了皇帝的威望,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他作为皇帝的威仪在此时此刻就丧失殆尽了。而马嵬驿之变就是在李亨主导下的一次有预谋、有计划、有指挥的军事政变,绝非偶然事件。

禁军发动兵变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除掉杨国忠及其亲属党羽,而基本上没有发生毫无目的的滥杀行为。宰相韦见素在兵变之时遭到过禁军围堵,但是很快就被释放。在杨贵妃被赐死之后,禁军迅速恢复了纪律,继续保护玄宗入蜀,这就说明禁军仍然处于可控的状态。兵变发生后,李亨并没有继续跟随玄宗入蜀,而是与儿子李俶等亲信率军北上,脱离了玄宗的控制。

在之前几乎没有回旋余地的李亨,在马嵬驿之变中居然拥有了能够影响政变走向的力量,最关键一点就是李亨掌握了一部分禁军以及掌控天下兵权的权力。唐玄宗李隆基给太子李亨留下的家底还算好,虽然被玄宗在天宝时期败的差不多了,但是还是有实力去剿灭叛乱。而李亨的迅速继位完全是正确的,如果李亨不快速登基,大唐完全有可能陷入分裂态势,倒时候诸子争位,到时候,鹿死谁手真的不好说。

总的来说,李亨乱世登基,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可惜却没有看到平乱的那一天。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一句话总结的话,李亨有帝王之心,权术治国,算是一般水平,不算好不算太差。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2 阅读: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