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隐忍父爱,倾尽家财难换女儿一笑,口出恶言难掩慈爱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4-01 11:04:06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政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一家之长,更是贾宝玉几个的父亲。对于贾政这个人物,原文尽管描述不多,却是层次分明的。

作为荣国府当家人,他能以次子当家荣国府,与贾母偏心并无关系。荣国府作为荣国公世袭,贾府任何人都无权也不敢私下分配。

贾政字存周,意思是像周武王继承周文王一样,二房上位合理合法。

但从贾赦字恩侯来看,贾赦的继承被贾政分去了最主要的爵产,是源于他犯了大错失去继承权。

如果不是贾代善死前为长子求情得到赦免继承爵位,恐怕贾政真的就对哥哥取而代之,像周武王一样全面获得继承了。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贾代善死前上遗本,皇帝插手荣国府的第三代继承,也变相证明了荣国公世袭第三代开始,荣国府两房分治的事实。

但如果从文字背后寻找蛛丝马迹来看,贾政娶了王夫人后,荣国府的继承发生剧烈变化,没有像宁国府那样嫡长继承,而是二房上位,不免有“鸠占鹊巢”之嫌疑,更令人忧心的是贾赦突然犯错,是不是隐藏着“兄弟阋墙”的家族悲剧?

毕竟谁得益最大,谁最可疑。尤其当贾宝玉衔玉而生,与薛宝钗的金玉良姻金锁之说的对应,凸显出王家女儿的孩子接连出现祥瑞的不寻常,预示王家在后策划一切的可能,就更加的坐实了贾政当家背后的不寻常。

但不管如何,贾政依旧成为了荣国府的第三代当家人,与贾赦一同获得了荣国公世袭第三代的继承,成为与贾赦荣国公世袭一等爵(镇国)将军的同等贵族地位。

所以,千万别认为贾政只是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那只是他的工作之“职”,真正的贵族地位,是荣国府的第三代当家人所对照的荣国公世袭一等爵。

这也是王夫人与邢夫人都称“夫人”的原因,毕竟从五品的妻子尽管也是诰命,却只能称宜人,是不敢称夫人的。

闲言少叙,荣国府在贾政的管理之下,其实方向是不错的。贾政一心教养子孙科举仕途,也与贾府弃武从文的大方向契合。

然而,他过于急于求成,也就造成了一些事与愿违,并不免酿成了悲剧。对于贾政来说,他的一生将贾府推向了万劫不复的败亡,注定是个悲剧。读书人倒可以从贾政的“谎言”,来试着理解一下这个“言不由衷”的人。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政有一妻二妾,三子二女一孙。

妻妾数量是当时士大夫的标准,没有姬妾丫头成群,既说明他人品端方,也暗示王夫人御夫手段厉害。

六个子孙肯定不多,但在贾家第三代嫡长两脉中却是最多。也是荣国府的“荣”所体现的意思。毕竟有人才有繁荣的希望。

俗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奈何贾府“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贾政这一代原本无虞的生活,随着女儿贾元春被晋升为贤德妃,太上皇下旨妃嫔省亲开始彻底变化,最终万劫不复毁于贾政之手,成为愧对列祖列宗的“不肖子孙”。

贾家的败亡背后当然要复杂的多。从皇帝与义忠亲王争权,义忠亲王坏了事,皇帝登基,太上皇退位来看,明显可参考唐代玄武门之变的影子。

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对于得位不正的皇帝“不忠不顺”,最终形成对立,才是贾家败亡的根本。

贾元春被送入宫中为妃,原本是为弥合双方矛盾之举,却不想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贾元春的判词引用的两个典故:五月榴花神潘淑和《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来看,贾元春因为心中“有怨”,“心有不甘”,并没有在贾家与皇帝之间摆正位置,反而不辨是非成了双方矛盾的“加速器”。

矛盾爆发的焦点,就源于元春省亲。

妃嫔省亲是太上皇下旨,没见太后和皇后动作,贵妃贾元春家先动了,皇帝会如何看待贾府这踊跃响应太上皇的老臣?

贾家的积极反应,有三个可能原因:

一,自身不忠不顺,悖逆皇帝旨意。

二,贾政太想光宗耀祖,借元春省亲光耀门楣。

三,贾元春一意孤行,要回家省亲。一如潘淑不辨是非,任性胡闹。

不管如何,如果贾元春明白事,不同意省亲,贾府就不能操办省亲花光家底导致败亡。这也是判词“三春怎及初春景”的反讽。但凡元春有迎春的心胸和见识,不会导致“虎兕相逢大梦归”的结局。

但元春省亲,开千古未有之盛事,能够光耀门楣,确实也是贾政一心奢求的愿望,并且也是对女儿被送入宫的慰藉和补偿。

看似元春省亲一切以家族为重,可贾政在其中则处处藏着私心,有明确补偿女儿的意思。

(第十八回)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贾政退出。

原文尽管处处在写贾政严厉,不苟言笑。却也数次在写贾政“流泪”之笔。可见这个“严父”内心的柔软和动情。

贾政见贾元春回家,没有喜笑颜开,反而眼含热泪,便说明他心中对女儿入宫受苦的不舍和牵挂占据了他的主要感情。换做贾赦和贾珍等人,未必有这个心肝。

贾政一大段禀告元春的话,就突出了两层意思。

一,贾元春如今的荣耀,就是贾府的容易,她替父亲光宗耀祖,贾政鼎力支持。

二,大观园的题额全都是元春最爱的弟弟宝玉题写,是父亲为女儿送去的最贴心礼物。

遥想当初“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像抓着“小鸡子”一样的命令贾宝玉各处题写“联队匾额”,期间也没有一句好话给到儿子:

曲径通幽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知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潇湘馆,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也未见长矣。”

稻香村,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更不好!”

蓼汀花溆,贾政听了,更批胡说。“谁问你来!”

蘅芜苑,贾政笑道:“不足为奇……岂有此理”

大观园牌坊,贾政……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之处,更要好生作来!”

怡红院,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第十八回)贾政忽想起他来,方喝道:“你还不去?难道还逛不足!也不想逛了这半日,老太太必悬挂着。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

明明儿子表现的出色心中满意至极,却全是口是心非的恶语相向。

明明是为女儿精心准备的“礼物”,体贴入微,却羞于表达出口,只有泪目以对。

贾政肯定不是个好的当家人,但他其实是个“好父亲”。

除了对待庶子贾环略微放任王夫人背后下手,极有可能是补偿贾珠之死的伤痛外,贾政对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尤其是嫡长孙贾兰都极为重视。

贾兰的几次重要出场,都有爷爷贾政在场。且对贾兰善于科举之道十分满意。

而他对贾宝玉,也是从不满意到满意甚至沾沾自喜的“别扭”过程。

(第七十八回)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

这就是贾政,言不由衷的父亲和爷爷,有的是疼爱子孙的心意,却也有贪着不满足的心意。

贾宝玉尽管不如贾兰、贾环在科举方面的进步,却当的起一个风流文人,无人能及。如果不以名利而论,刘伶阮籍之辈何尝不能光耀门楣?

所以,贾政对贾宝玉是越来越满意。而他最满意的还是孙子贾兰以及长媳李纨。当初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他在稻香村说得是:“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事实证明李纨贾兰母子,才是贾政为贾家留下的最重要的光耀门楣的种子。只可惜却无法挽回他“败家”的声名。

只能说,贾政口不应心的以严父掩盖了慈父之心。以贾府三代基业博一个光宗耀祖的名声,最终一败涂地。

他是个有争议的“慈父”,却是个无争议的“败家子”!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2 阅读: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