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作为南宋作战态度强硬的皇帝,为什么一直不能成功北伐并收复失地?

听风以念旧人 2022-12-11 15:18:35

宋孝宗以孝道治理天下,对于已经禅位却一直干涉朝政长达二十五年的养父一直秉承忠孝之义。但两者的政治理念却一直有着天壤之别,宋高宗是委曲求全的主和派,而宋孝宗却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他毕生的愿望都是北上伐金,收复失地。可是就是这样的愿望,在他有生之年却一直不能实现,这背后的缘由究竟是怎样的?

赵昚是赵匡胤的第七代世孙,按理说不能继承已经沦落到赵匡胤一脉的皇位的。宋朝的皇位继承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转折的,也最具争议的。宋朝的开国皇帝被弟弟谋害,从此皇位一直是赵光义一脉传承。但可笑的是,到了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又回归到了赵匡胤一脉。

公元1132年,赵昚被宋高宗赵构选中为养子,此后一直被养在皇宫中。公元1160年,赵昚被立为皇太子,同年,赵构以“倦勤”为由禅位于赵昚。赵昚对于南宋建立初期,宋皇室经历的荒诞经历一直难以忘怀。所以在他继位后,对于皇帝的龙椅宝座没有坐过,一直都是站立式的上朝。在孝宗心中,将祖宗的陵寝之地一直暴露于金人统治中是奇耻大辱所以他一刻也不能忘怀。这也是他致力北伐,收复失地的原动力。

宋孝宗渴望收复失地的雄心并不是在他继任皇位后才开始表现的。早在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南侵,朝中多数大臣主张逃跑的时候,年龄为三十五岁的赵昚就主动上书了,请求领兵与金军决战。但经老师史浩的提醒,赵昚为了避免高宗疑心,再次上书,请求在赵构亲征时随驾保护,以表孝心与忠心。可惜,宋高宗胆小怕事,只想用妥协政策换取他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宋孝宗对于养父的这种卖国求荣行为嗤之以鼻,所以他一上台立马就把宋高宗的很多政策理念全都推翻了。

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后人评价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作为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手下却没有能人可以用,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宋孝宗为了不让自己北伐的计划胎死腹中,所以赵昚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立即颁布手谕,召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接受史浩的建议,下诏为名将岳飞冤狱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赵昚降低秦桧的影响地位,亲自为被秦桧等人陷害的

而被贬谪或冤死的主战派官员恢复官职或平反。他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宋孝宗的积极应战让主战派看到了希望,在短时间内鼓舞了士气,完成了大军集结。

公元1163年五月,赵昚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隆兴北伐。宋军于一月之内恢复灵壁、虹县和宿州等地,威慑中原。可由于宋金之间的敌我差距过大,很快北伐失败。宋孝宗被迫与金国议和,此后的对外政策也开始逐渐的转为保守。宋孝宗虽然有北上伐金,收复失地的宏伟志向,却只能在经历过一次失败后,不得不面对现实,与南宋的臣民妥协,将自己对外作战的强硬态度转为保守的议和。此后余生只能在不能收复失地,愧对祖宗的遗憾中悔恨。

宋孝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空恨叹余生。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宋高宗赵构杀害岳飞的行为给予了满朝武将一记当堂棒喝,虽然宋孝宗帮助岳飞平反,洗刷冤屈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鼓舞了士气,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死后的虚名都是虚妄。这是导致北伐失败的根源所在,武将的不作为逼迫着宋孝宗不得不对现实妥协。

再加上南宋的官员大多都是从北方南迁过来的,骨子里难以舍弃卑躬屈膝只想卖国求荣的劣性。没有在北方经历被金人压迫和奴役的生活,不能真正体会宋孝宗北伐收复中原的强烈渴望,两者之间不能产生共情。一个开明的君主遇上一帮冥顽不宁的迂腐儒生,无亚于对牛弹琴。宋孝宗作为领头羊想要带领臣民回到荣归故里,无奈队伍后面拖后腿的家伙们拼命的往回走,两者使力的点不在一处,也是可悲可叹。

对于骨子里的血性,我们不能因为贪图荣华富贵就将他遗忘殆尽。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将自强不息刻在骨子里,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祖国强大,我们更应该时刻都牢记爱国心,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发挥到底,丰富自身的同时勇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23

听风以念旧人

简介:情话温山软水,不及你眉眼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