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评价:中国打仗才是真流氓,法国外籍佣兵团一夜失踪400人

峻辉聊过去 2024-05-09 02:00:00

法国是当今世界五大军事强国之一,不然也不会稳坐联合国“五常”第四把交椅。纵观整个欧洲近代史,称霸欧陆是法国历年以来、始终不改的梦想。

从“太阳王”路易十四,到“战争之神”拿破仑,皆想将整个欧洲大陆囊括在帝国版图之内。

可惜的是,随着德意志的崛起,法国渐渐成为配角,于一战、二战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以至于,网络上出现了“乳法大赛”,还创造了“你很难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调侃语句。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二战结束以后,法国仍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大国梦,妄想重建帝国雄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法国政府不惜甘为美国附庸,派出了少量外籍军团部队来到朝鲜半岛,来同志愿军作战。

然而,如今的志愿军早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是英法入侵圆明园时期的清朝腐烂军队,直打得法军外籍军团抱头鼠窜。

法国外籍雇佣军团

现在,人们回顾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中,大多数提到的都是“1950年,朝鲜爆发内战,美国迫不及待出手帮助韩国”。

其实,这句话只陈述了部分事实。出兵朝鲜的不仅仅是美国大兵,更准确的应该如此表述:组建了一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政。

所谓的“联合国军”是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织的一支侵略部队。二战刚结束,联合国这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完全掌控在美国政府之下。

当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鲜战前,“联合国军”主要有五个国家的军队组成。

分别为:美国出兵最多,达183000人,番号为第8集团军(下辖三个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骑1师、步兵第4个师、还有一个第187团(空降部队)。

紧跟美国的是和一体双生的英国不列颠,只出动了1个旅,番号为步兵第27旅,人数为7000人。

接着就是位于欧亚中心的“浪漫”土耳其,也是1个旅的兵力,6000人。随后,就是如今“五眼联盟”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出动了1400人,约一个营的兵力。最后,则是今天的故事主角法国外籍雇佣兵团。

1950年7月22日,法国政府派遣了一艘驱逐舰前往朝鲜,加入“联合国军”海军序列。

8月25日,又组建了一个独立营,番号为“联合国军法国营”,全营1065名官兵,大多都来自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越南。

从联合国军的组成,大致可分析出,出力最多的大多都属于英联邦成员。至于像法军,承担的更多是“啦啦队”的角色,以彰显自己属于欧美文明世界的一员。

另外,法军出兵朝鲜,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同志愿军作战,能够早一点了解志愿军的水平和新中国对于东亚秩序的看法,好早些未雨绸缪,稳固自己在越南地区的殖民地位。

“法国营”隶属于法国外籍军团,军团成员都是雇佣军。

法国外籍军团普遍被视为是法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也是法国对外干预的急先锋,因而也被称为“死亡军团”。

外籍军团采取募兵方式,以志愿加入为准则,说的通俗点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法国外籍军团最早可追溯的历史是在1831年,由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下令组建。

19世纪30年代,法国处于变革的前夕,受困于财政税收的压力,内部就像一个时刻要被点燃的炸药桶,外部还有阿尔及利亚的起义运动困扰着菲利普。

另一边,欧洲带来的殖民后果,造成了许多人的家破人亡,许多流亡者跑到法国寻求生活的契机,和当地的小偷、无赖、落魄贵族混在一起,严重威胁着帝国内部的稳定。

为了控制国内的不安分子,也为了镇压阿尔及利亚的起义者,增强法军的作战力量,菲利普决定组建一支外籍军团。

菲利普的初衷本来就是要解决国内危机,于是菲利普就立法规定,除非出现国家危机,否则军团不能再法国本土停留一分一秒。

外籍军团纪律严明,颁布有明确的章程,明文规定军团属于法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所有自愿加入外籍军团的士兵必须在法国军官的指挥下,尽心尽力效忠法国。“军团就是祖国”是外籍士兵们铭记于心的一条铁律。

简而言之就是来了这里,没有人在意你的过去,只要你效忠军团,军团就是你的容身之所,其图腾是丹茹之手。

砥平里之战

“法国营”人数较少,在朝鲜作战,一般都是配合美军,打打下手,共和志愿军交手三次,次次都处于下风。

首次交锋是在横城反击战役中,志愿军第118师的354、353两个主力团,发挥了志愿军优良的快速穿插传统,直奔敌人后方,赶在美军撤退之前完成了包围,歼灭美军2000余人。

这一战役中,“法国营”并不是主力,伤亡较小,但也领略到志愿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风采。

当然,横城反击战,对于“法国营”只是小试牛刀。“法国营”不少外籍士兵还很骄横、傲慢,因为他们看到志愿军,身着破烂的军服,手拿落后的武器,完全不将其放在眼里。

“法国营”营长拉尔夫·蒙其拉尔中校平日没事,爱喝几口红酒,他更是说道:“如果拿着53式步枪,50式冲锋枪,就能将我们打败。那我就愿意将手里的红酒全部交给他们当战利品。”

可是让蒙其拉尔没想到是,喜欢立flag的都容易打脸。几个月之后,砥平里之战就让蒙其拉尔吃到了军旅生涯的最大苦头。

1951年,“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走马上任,立即改变了麦克阿瑟猛冲猛打的战略。

李奇微利用志愿军后勤不足的弱点,严令后撤部队节节阻击,强化寻找、定位和消灭作战,为“霹雳行动”赢得时间。

要想实现“霹雳行动”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拿下砥平里。砥平里向北64千米就是三八线,向西90千米则是“联合国军”在冬季大溃退中丢失的汉城。

砥平里和东南相距25千米的原州、南面相距32千米的骊州构成了一个“铁山角”,呈品字型结构,互为依靠。

“砥-原-骊铁山角”恰好处在朝鲜半岛的蜂腰地带。“联合国军”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要经过铁山角周边地区。因此,这里说是咽喉地区也不为过。

2月3日,为了执行李奇微的“定位和消灭”命令,美第23步兵团及其下辖的“法国营”趁着夜色抵达砥平里。

次日凌晨,乔治·拉塞尔中校率领的第一营和少量中朝部队展开激战。

本来是相持不下的结果,但由于“法国营”增援部队提前一步赶到交战地,志愿军不得不于下午时分暂时撤退。

23步兵团团长弗里曼意识到仅仅凭借现有的几千士兵,不能贸然进攻,否则就是孤军深入,自己只能依靠地形修建了一个矩形的简易防线。

在这条长达2千米的防线上,“法国营”负责整个西线的防御,由2个阿尔及利亚步兵连和1个摩洛哥步兵连组成。每名步兵装备有李-恩菲尔德4号步枪、毛瑟98K狙击步枪和MP40冲锋枪。

蒙其拉尔战前嘴上不饶人,可真打起来还是足够稳健,还特地从越南殖民地调来第317、194两个重火力排,配备有12挺MG42机枪、2门20毫米机关炮。

不光是在武器上,要领先志愿军,就连战术上,蒙其拉尔也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他的具体部署如下:第一营B连和突击队担任预备队,炮兵部队和120毫米重炮安置在防线后方,并部署炮兵观察哨。

14辆M4“谢尔曼”坦克和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以及12.7毫米勃朗宁重机枪在防线内部等候命令。

战地指挥所、厨房和医疗站则部署在沙袋垒起的帐篷和用稻草作顶的小泥屋里,附近还挖好了战壕和防空壕。

蒙其拉尔的部署几乎不给志愿军一点机会,可见他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指挥官。

面对铁桶般的防御,志愿军第39军343、344团一开始还是采取了正面进攻的战术,但一连三天都没有战果,双方死伤都不小。猛攻不行,只能智取。

转眼到了2月14日,这一天正是西方的情人节。法国士兵热爱浪漫,都在纸上给远方的情人一诉衷肠,警惕性放松了不少。

于是在晚上23时,志愿军首先砸开了A连的阵地,继而突入到法国营摩洛哥步兵营的阵地。霎时间,法国营的西侧阵地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第344团战士还发射了照明弹,指明了敌人重火力的坐标。远在几公里之外的第29炮兵团万炮齐发,十几枚山炮如火山流星,准确命中了法军重火力排的阵地。

在法军还未回过神,志愿军战士率先同摩洛哥士兵进行了惨烈的白刃战。

金属撞击声、尖叫痛哭声此起彼伏,如同一个修罗炼狱场。由于摩洛哥人在白刃战并非志愿军的对手,很快就要败下阵来。

59岁的蒙其拉尔见事不妙,亲自带着预备队顶上来。与此同时,后续的志愿军也紧随其后,和法军士兵战在一起。

混战中,美军第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腿部中弹,参谋长哈罗德少校被打死。

临近天亮,当第一缕晨光穿过树林,照到高地,美军轰炸机赶来援助,无数的凝固汽油弹倾泻在志愿军的后方。为了担心陷入重围,两个主力团经过电话交流,一致同意退出战斗。

此战过后,法国营经过清点,一夜之间就阵亡200人,失踪了400人。

许多重武器都成了不能动的铁疙瘩,法国营营长蒙其拉尔中校回忆时说:“中国人打仗才是真流氓,不按常理出牌,专门挑敌人放松的日子进攻,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结语:

砥平里之战,客观上说,双方打了个平手。美军第23团和法国营发挥了冬季作战重防御方的优势,大摆“铁桶阵”,主打一个密不透风。

这两支军队被围,并不慌乱,全部火力搭成了一个环形圈,让缺少攻坚武器的志愿军损失巨大。

1952年5月,李奇微还在美国听证会上吹嘘自己:“在我们看来,这些美国士兵和法国同盟军取得了大胜利,说不定它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不过,志愿军也让法国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磨灭了法国营傲慢的士气。

参考资料

《雇佣军:刀口舔血的边缘战士》 凤凰出版社

《揭秘法国外籍兵团》 铁军 少年国防

《喋血砥平里》 坦克装甲兵团·新军事 2010年第3期

0 阅读:2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