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英国利兹大学硕士,在英国就业却很难,回国后在央企工作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2-10 21:47:44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336位真人故事

我叫阿南,出生于河北张家口,曾在北京和张家口两个城市留下成长的足迹。为了更好地发展,我打算考上北京的大学,然后去英国继续深造。

可留学生活远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简单,语言沟通障碍,对西方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适应不良”,思维认知存在差异性。

面对种种困难,我深感焦虑。是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还是选择放弃,回国就读?

(我在利兹大学毕业)

1997年,我在河北张家口市出生。出生没几年,父亲来北京创业,我跟随母亲也来了北京。

小时候,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爱与人交谈,却内心丰富。书籍是我最好的老师,当我有疑问时候,有时会问父母,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

父母对我的要求并不高,比起成绩,他们更看重对我的品性培养,更希望我能身心健康地成长。他们用言传身教,告诉了我什么是乐观、诚实与坚毅。

我是属于“散养式”长大的小孩。很多事情,我都是自己拿主意。当我决定不了或者迷茫的时候,父母才会给出他们的建议和看法。

从小学到初一,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我不得不回到河北读书。就这样,母亲陪我回到了张家口,开始了新的一段求学生活。

我一开始只是以为换了一个地方学习,影响并不大,却不曾预想北京和张家口会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

(高考前一天)

教材不一样,需要重新适应课本;老师讲课方式不同,需要重新适应新老师;以前的朋友离得远了,联系少了,我需要重新建立交际圈。河北是考试大省,学习压力也要比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大。

虽然父母没说什么,但我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张家口的好高中。

我努力去学习、去适应新的环境。我的成绩一点点地提高,一点点接近设定的目标,慢慢结识了好几个好朋友。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我考入了理想了高中。

有人说,高考是一条分界线,选择一所好大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起点。当时我有心想出国留学,父母知道我的想法后,也很支持。

父母和我一起进行的多方面的考察和了解后,将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了我的目标,我开始准备出国留学可能需要的各种资料。高考结束后,我成功地被录取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年9月,我成为了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新生。比起高中,大学生活要轻松一些,课程少,课余时间多,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我所在的专业是属于国际合作项目,可以选择国内读一年、国外读三年来完成本科学业,在几所国外大学中,最终我选择了普利茅斯大学,打算就读海运物流及管理专业。

虽然我在外国语大学只有一年学习生活,但留下了不少美好回忆。我和同学们相约:十年后再聚!

2018年8月,我踏上了英国这片土地,来到了普利茅斯市。普利茅斯是英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

以往对英国的了解都来源于电视和网络,我以为会看到各种繁华景象,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才发现一切和我预想的不一样。

在英国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障碍,而是与西方人思维存在认知差异。

(大二考完试,与朋友一起在酒吧喝酒)

中英教育体系差异大,国内的教育偏向于筑牢基础后进行“筛选”,学习的大多是已有体系,靠“死记硬背”为主,但这套学习方法在英国行不通。英国更偏向于开放式教学,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他们对于开放式思维的培养是从小开始的。

对我而言,打破思维上的定式成为第一道“坎”。对于其他的华人留学生来讲,也是如此。

除了中西教育的方式不同,饮食习惯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吃了二十多年的中国美食,习惯了中国的“烹蒸炒炸”,突然改为吃西餐,我的胃大喊“受不了”。我不得不开始自己做饭。幸运的是,学校宿舍是一人一间屋子,可以选独立厨房,也可以选择共用厨房,做饭下厨十分方便。

如果说饮食习惯成为第二道“坎”,那么生活习惯的差异性成为英国求学的第三道“坎”。

(漫步在曼彻斯特街道上)

英国一般店面下午五六点就关门了,有的大商超、酒吧晚上还会营业。习惯了国内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加上中英存在时差,与以前亲戚朋友联系也要“挑”时间,突然感觉生活少了很多乐趣。刷手机、看电影成了我主要的夜晚娱乐方式。

成为留学生,才更深切地感受到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大二这一年, 我无数次产生想回国不留学的念头,可我都忍住了。从拒绝接受到慢慢熟悉,再到适应,我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我以为接下来的两年本科生活将会是一帆风顺,却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的留学生活起了波澜。

2020年初,英国疫情渐渐严重,很多地方开始停工、停课。我们这些留学生已经不敢出门了,课也不敢上,回国也不敢回。除了必要性的采购,尽可能在屋子里待着。

每次去大商超采购,都囤上好几天的食物,街上很多普通店铺都关门了。每次出门,我和其他留学生都做好严格的防护。

(疫情期间,回国返程路途上)

线下课停了,线上课还在继续。上网课之余,我有时会玩手机,有时会在家里弹琴,有时会站在窗户边看着窗外,猜测别人在做些什么。

有一次,望向对面房子的时候,发现他家的小朋友正要往窗户贴东西。小朋友手上拿着是一张彩纸,彩纸上写着“stay home,save lives(待在家里就是挽救生命)”。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健康平安是如此的难能可贵,乐观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但是,随着停课时间越来越长,焦躁感慢慢地爬上心头,手机似乎成为我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渠道。父母和朋友也劝我尽快回国,但考虑到学业和回国的风险,我犹豫了。

直到班上一个印度女孩告诉我,她计划回国的时候,我内心产生了动摇。回国!我要回国!

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回国是这么难。我辗转多地,甚至在白俄罗斯停留了将近一周。

(拍摄于杭州游园时)

由于北京是首都和疫情防控政策,没法直接飞过去,只能从白俄罗斯飞往内蒙古中转。二十多个小时没吃没喝没怎么睡,到了机场,又经历了层层检查。

虽然回国之旅几经波折,但飞机在呼和浩特落地的那一刻,我内心是激动的!我终于回到了中国!

经过14天健康监测后,5月初,我终于回到了北京。没多久,我回到了张家口开始上网课。相比于国外,国内要安全的多。得知我回国,好几个朋友相约见一面、玩一玩。

体验了几回剧本杀之后,我对它起了兴致,想组建一个小剧本社。从考察市场到做方案,从招聘到做宣传。几个对剧本杀感兴趣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也帮着跑前跑后,给予我不少帮助。

2021年4月,我的剧本社正式成立。剧本社当时投入十多万,我又下本钱不断买新剧本和广告推流,经营第一年大火,成为了某团地区剧本杀排名前三,盈利了不少。

(我曾经创建的剧本社)

我一边经营剧本社,一边申请英国研究生,2021年我忙到飞起。只有当我工作的时候,我会怀念读书时的美好,那些与朋友们相处的日子成为我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2021年7月,我顺利从普利茅斯大学毕业,打算继续读研。英国本科留学生,可以根据本科阶段综合表现,申请英国研究生。幸运的是,我拿到了好几家大学录取通知书。由于还在经营着剧本社,所以我申请第二年2022年再入学。

对于我这一申请要求,只有利兹大学给予了肯定答复,可以保留录取资格。2022年9月,我再次前往英国求学,在利兹大学学习管理学。

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心情。第一次来英国,我心里满是希冀和忐忑,这一次来英国则是从容。

以前的本科三年,没画下圆满的句号。这次读研,我希望可以弥补一些遗憾,让学习生涯更精彩。我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与朋友们创造更多美好的记忆。

(在土耳其滑伞)

在这一年,我和其他几个交好的华人朋友组成了“6789”组合,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起经过喜怒哀乐。友谊,在异国他乡,变得更为可贵。

最让我难忘的是2023年伦敦过春节。在阴历29日和30日这两天,我各有一场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论文为主。有人说想去伦敦唐人街看春节演出,我们被他说动了。

29日考完试,第二天一早我们火车前往伦敦,我在火车上完成了考试。当我们来到唐人街的时候,人山人海。警察们在努力维持秩序,华人协会组织了舞狮、cosplay、秧歌方队、舞龙、汉服等活动。表演者有的是华人,有的不是华人。

站在人群之中,听着鞭炮声,我仿佛置身在中国,目之所及,人们的脸上都是笑容。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包容,以及他国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伦敦唐人街过春节)

在英国留学这几年,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我也会和朋友们一起自驾旅游。我曾在土耳其滑过伞;感受过西班牙人的热情;在凡尔赛宫欣赏中世纪作品;领略过巴黎浪漫风景;见识过马德里斗兽场的独特;在黑山感受到人们对宠物的爱意。

旅行的意义,在于体会不同国家或城市的文化差异。在不同城市间旅行,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当我走过黑山的“猫城”科托尔时,我被街头的景象所吸引。这里是猫的家园。随处可见的猫咪,它们在这个城市中自由漫游,无拘无束。有的躺在车底下,追逐凉爽;有的在人行道上悠闲漫步;有的则在栏杆旁慵懒地打盹。

就连游客似乎也怕惊扰了它们,变得“小心翼翼”。在这里,我发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看见了生命的美好。

(利兹大学研究生毕业)

2023年5月,在一个普通的下午,我结束了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堂课。漫步在校园和街头,看到美好之处,就按下拍摄键。

难以忘怀的是留学岁月,更是青春年华的自己。和朋友一起站在校园小道上,我许下心愿:愿你我青春如火般热烈,这段充实的时光可以治愈我们的一生。

随着我对英国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我对这个国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开始喜欢上这里相对轻松的生活,有时候,我甚至产生一种念头:留在利兹也不错。考虑到英国就业压力也不小,而国内发展机会比较多,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国内。

2023年9月,我回到北京,开始找工作。目前在某央企就职。

关于未来,我有很多的畅想,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实现。慢一点实现,也没关系。我深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美好和期待都如约而至。

【口述:阿南】

【编辑:葛怼怼】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