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法院发布《劳务用工领域损害责任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27 13:30:35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仅有一字之差,但两种法律关系在权利、义务方面却存在千差万别。3月27日,顺义法院发布了《劳务用工领域损害责任法律风险防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提升劳务用工领域的安全生产意识,防范损害事故的发生,保护提供劳务者的生命健康权。

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顺义法院共审结劳务用工领域提供劳务者受害相关案件544件,其中249件以判决方式结案,占比45.8%。案件审理中,近90%涉及法律关系认定和赔偿责任主体问题,导致双方争议较大,审结时间较长。此类案件不仅涉及提供劳务者权益保护,还涉及接受劳务方及其他相关责任主体的风险化解。

《指引》指出,劳务用工领域的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招工时缔约不完备,导致责任主体间互相推诿责任;其次,追求低成本、灵活用工的同时,安全保障义务被忽视。“数据显示,顺义法院审理的此类案件中近60%提供劳务者是因脚手架、梯子、吊篮、钢丝绳、传送带等设施损坏、或不慎踩空从高处跌落而受伤,甚至个别案件中出现提供劳务者在被招工当天就受伤的情形。”牛栏山法庭庭长胡泊介绍。

《指引》建议提供劳务者在提供劳务前应主动签署书面合同,明确双方主体信息、劳务内容、工资支付等关键条款,并尽到合理注意义务,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务并遵守操作规程。同时,提供劳务者应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接受劳务方,《指引》提出,应提升安全责任意识,招工时应尽到选任责任,用工时应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此外,接受劳务方在提供劳务者受损害后应积极面对问题,及时救助并协商赔偿。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