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三国演义骗了,真实历史上,夏侯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枯木沟 2024-03-25 15:10:34

我们看三国演义时,总是不自觉把自己带入刘备阵营,觉得夏侯惇是个大坏蛋,总是破坏刘备的好事,但是,历史并非演义。

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夏侯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夏侯惇,字叫元让,老家是沛国谯县的,是曹操手底下的一大猛将。

《三国志·魏书》里就有说: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也。汉末,太祖(曹操)起兵,惇率众来投,太祖甚亲之。”

“夏侯惇,字元让,老家是沛国谯县的。他脾气不小,打仗特别凶猛,对曹操那是死心塌地的忠诚,为曹魏的江山立下了无数的功劳。汉末时候,太祖(曹操)起兵打仗,惇带领着队伍来投奔他,太祖对他非常亲近。”

这个描述深深展示了夏侯惇跟曹操之间的深情厚意。说到打仗,夏侯惇那是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才指挥能力和高超的战略观。他参与了曹操的很多次战斗,打了不少漂亮仗。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道:

“惇性格清廉俭朴,有胆识,不追求财产,到这时候才赐给他八顷土地。”

“惇性清俭,有胆识,不治产业,至是赐田八顷。”

这段描述展示了夏侯惇性格刚强、做事坚决,而且为人正直。

而且在战场上,他勇猛得无人可挡,冲锋上前的形象如《三国志》所言:

“太祖起义兵,惇常常作为副将,跟随着大军出征。”

“太祖起义兵,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三国志》写道,在官渡之战中,夏侯惇带队奋勇战斗,为曹操赢下了这次战争。

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策划巧妙的战术,让敌人陷入困境。他的战争本领不仅让曹操大加赞赏,也让敌人对他畏惧不已。

除了打仗,夏侯惇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忠诚。

他对曹操是死心塌地的忠诚,从未改变过。

《三国志》说:“太祖刚开始创业,惇就经常做副将,参加征战,每次都立下功勋。”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辄有功。”

从曹操开始动手的那一刻起,夏侯惇就紧跟着他,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战斗,荣获无数战功。在曹操事业发展的初期,遭遇重重困难,夏侯惇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曹操,心中没有丝毫的动摇,这份忠诚可见一斑。

夏侯惇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显著,得到曹操的充分信任。

《三国志》展示:

“太祖让惇担任陈留、济阴太守,给建武将军的官职,封为高安乡侯。”

“太祖以惇为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夏侯惇不仅在军事上做出重大贡献,还在地方管理上崭露头角,当过好多郡的太守,受到了百姓的热爱。

曹操更是委以重任,将重要的军事和民生大事托付给他,显示出夏侯惇在曹魏集团中的关键地位。

《三国志》写道,每当曹操遇到困难,夏侯惇都会始终守在他身边,帮助他解决问题。在曹操去世后,夏侯惇更是痛苦万分,对他的离开感到极度遗憾。

他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曹操的个人感情上,更多的是他对曹魏的忠诚和坚守。在三国时期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夏侯惇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曹魏的稳固和发展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力量。

夏侯惇在政治智商上也是充满才华。

他深知政治世界的复杂性,所以在处理政务时总是小心翼翼又机智。他善于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分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曹魏朝廷里,夏侯惇凭着他的公平至上和明察秋毫的品质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信赖。

还有,夏侯惇还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他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看重他们的幸福。在打仗之余,他全力推行政治,希望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他们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他的仁爱之心和为民情怀,让他在老百姓心里有极高的地位。

夏侯惇有着优良的品德。

《三国志》记载:“惇虽身处军旅,仍然亲自迎接老师学习。”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

尽管忙碌于军旅生活,夏侯惇依然重视尊师重教,这种谦虚好学者、注重礼节的美德,使他在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后人的楷模。

正史中的夏侯惇是一个勇猛、忠诚、廉洁和有学问于一身的杰出将领,他的形象并非《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所能完全诠释。

但是呢,夏侯惇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史书上,也有一些关于他性格上的不足和缺陷。《三国志》里提到,夏侯惇有时候会因为太直爽得罪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有点急躁。

但这些小缺点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反过来,这些缺点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让人看到了一个充满血性和生动的英雄人物。

正史中的夏侯惇是一个勇猛、忠诚、廉洁和有学问于一身的杰出将领,他的形象并非《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所能完全诠释。

他一生忠心耿耿地跟随曹操,为曹魏集团的创立和稳定奉献了巨大的力量,他的传奇故事和精神品质,生动描绘出一位坚韧且深刻的历史人物形象。

夏侯惇的存在,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亮丽光环,他的故事和精神,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光芒闪耀。

0 阅读:9

枯木沟

简介:分享每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