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清明节,老传统习俗“吃2样,忌1事”不能丢,传承老传统!

雪峰儿 2024-04-02 05:59:32

后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了,清明节也称“祭祖节”、“踏青节”,清明节习俗很多,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习俗的差异,虽不完全相同,但清明扫墓祭祖是共同礼俗主题,以此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后天清明节,老传统习俗“吃2样,忌1事”不能丢,传承老传统!

一、吃2样

1、吃子福

在山西晋中一带,至今仍然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传统习惯。清明节要祭祖,就要准备很多祭祀物品,其中包括很多传统食品,大部分地方都会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开吃。在山西晋南,人们过清明时,有一种老传统就是用白面蒸大馍,白面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子、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每家都会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祭祖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材料:小麦粉500克、酵母粉5克、温水220毫升、红枣、南瓜150克、鸡蛋

做法:先和白面团和南瓜面团2个面团,水不要加多了,面要硬一点,发酵至两倍大。开始整形制作,先做一个下面的大白馒头,再把南瓜面搓长条,头部剪一刀,塞个枣,盘到白馒头上,中间夹个鸡蛋,蛇背面剪些鳞,馒头上也可以用枣装饰。二次醒发20到30分钟,锅内加水烧热后再上蒸锅,蒸25分钟时间,再闷5分钟后即可取出。

2、吃薄饼

有民谚云“清明吃薄饼”,意思就是说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这个老传统一直流传至今,现在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着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薄饼里面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农苗兴旺、六畜茁壮,人们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材料:面粉300克、白开水、盐、花生油

做法:和面一定要用滚烫的白开水做烫面,彻底破坏面粉筋性,让面团柔软萱活,做出来的卷饼软滑咸香,加入面粉中的时候,用一根筷子搅拌,所有面粉融合成絮状物,面团稍微凉点后,再揉成光滑的面团,面团盖湿布静置半小时左右,取出面团,稍微揉一下,然后分成等份的小剂子,把每个小剂子再分别揉圆,揉成小面团,两个为一组,用手按扁,面饼中间撒一点色拉油和少许盐,两个面饼按压在一起,再擀薄,电饼铛里不用抹油,直接把面皮放进去,看见饼开始有点膨胀,马上翻面,饼中心膨胀了,说明饼摊好了,趁热取出,把饼撕开,很容易就成两张了。摊好的饼放在铺着纱布的蒸笼里,等稍微凉了,盖上一张纱布,这样饼凉得比较慢。春天的韭菜最鲜嫩,豆芽清脆可口,加入瘦肉丝,快火翻炒,加入少许糖盐酱油调味,出锅即可卷饼吃,相当美味。

二、忌1事:忌在坟边拍照

清明节传统习俗扫墓祭祖,在扫墓祭祖的时候切忌在坟墓边拍照或拍视频,这是一种很大的忌讳!因为坟墓四周其实是一个阴冷的环境,老人常告诉年轻人,平常玩手机都没事,但是不能在坟墓旁边拍照和拍视频,因为在坟墓四周玩耍手机,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作风,清明扫墓祭祖就应该心存敬畏,而不是嬉戏打闹,这么做只会被家族里的老人说不是。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

1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