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教育卫生公职金融增长,制造建筑回落

安安小小姐姐 2024-01-07 15:44:37

当今的中国制造商品,以质优、价廉、交付快、服务好闻名于世。

除此之外,在工业领域,中国制造也已经是高可靠性的代名词,俗话说:成功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但这一切,除了教育、政策、中国人天生的聪明劲和某个超级大国手把手教学之外,牺牲广大制造业员工的休息时间,也是成就这一切必不可少的因素。

不夸张地说,但凡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员工从事实上的“6天八小时”变成完全落实“5天八小时”工作制,很可能打造不出中国制造这张名片。

这种牺牲工作时间的现象,被相关专家称为人口红利。

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来看,人口红利的峰值出现在2014年,当年全国共有1.82亿人,在城市单位就业。

有网友发现,这里的1.82亿,距离官方的4.5亿城镇就业人员有不小的差距,这是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前述仅统计单位就业人员,后者还有个体户、私营企业。

从单位就业人员来看,历年来各行业就业人员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跟峰值的5200万相比,2022年度城镇单位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仅有3700万,减少了1500万;而卫生社会领域的从业人员,则从不到500万增加到1100万,20年间增长一倍。

城镇建筑单位的从业人员,也减少了一千多万。

这是不是说城镇就业人员不在这两个行业干了?

这要与另一项特有的制度有关,俗称日结工。为了适应这种需求,还专门派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劳务派遣管理员。

另外,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和教育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其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前者从1100万增长到1900万,后者从1400万增长到1900万。

金融业从业人数虽然不多,但从350万增长到740万,增幅也翻了一番。

基于以上信息,可以简单总结:在城镇单位就业的人口中,公职、教育、卫生、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有明显的增长;而制造业、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有明显的回落。

那些打螺丝的人去哪里了呢?一部分人做起了个体户,一部分人去了私营企业,这两类人,不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统计范围内。还有一些企业和员工,转去了海外国家。

有没有人失业?答案是没有。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统计标准,拥有土地的人,就不会失业,因为土地会有产出。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规则。

0 阅读:42

安安小小姐姐

简介: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各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