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烂尾楼变保交楼,府院联动保障1.6万户购房者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3-06 23:32:10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及时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

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这一决策部署下,全国各地不少停工的烂尾楼盘加快进行项目复工和建设交付的工作。在湖南省株洲市,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就是在司法助力、府院联动机制下,实现了项目复工,转危为安。

心急如焚!业主求助,何时交房

这里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某个小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配套设施,让人很难将它与“烂尾楼盘”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它曾一度停工几年,让不少购房者为此焦虑不堪。

欧先生是株洲本地人,这不是他第一次买这家开发商盖的楼房了。2018年,他让女儿也选择了这家房地产公司的房子,并交了首付款。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听说开发商的资金链出了问题,楼恐怕建不下去了。起初,欧先生还很乐观。他了解到,该房地产公司的员工和老板还在工作,觉得停建的楼盘应该很快就会复工。

可现实却让他越来越不安。欧先生和其他业主发现,曾经喧闹的施工声音渐渐没有了。人们都说,房地产公司的危机会让该小区成为交房遥遥无期的烂尾楼。这让欧先生陷入了焦躁的情绪和失眠的痛苦。

和欧先生有同样经历的,还有茹女士和赵女士。茹女士买下这个小区的房子是为了孩子上学。眼看着交房事宜一拖再拖,孩子入不了学籍,茹女士心急如焚,只好带领一批业主每周都去房地产公司催进度。另一边,业主赵女士也和一些业主四处求助。他们找到了株洲市住建局,希望政府能够帮助该房地产公司脱困。

深陷困局!资金紧缺,企业破产

面对如此困境,政府承担的压力并不比购房者小。因为,这不仅事关1.6万业主的房屋,更会影响株洲当地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原来,在该房地产公司的手上,和这个小区一样遭遇烂尾危机的楼盘多达十几个。

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陈文义告诉记者,多年前,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截至2018年,该公司名下的土地跨长沙、株洲两地,共有十几处之多。此举虽然有助于公司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却也导致现金流十分紧张。为了回笼资金,该房地产公司不得不对现有土地开工建设。但由于手头资金不足,公司只好向银行借款盖楼,这又致使其背负着高达七八十亿元的银行债务。

陈文义说,起初,自己的公司尝试通过预销售来缓解危机。只不过,卖房的收益既不足以偿还债务,也无法填补十几个楼盘所需要的至少12亿元的资金缺口。很快,整个公司的资金链崩溃。2021年初,该房地产公司走入了破产程序。

府院联动,重获新生

面对这样的僵局,株洲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绍昀说,政府决定为此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府院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的带领和协调下,让法院作为公司破产的主办方,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在府院联动机制的协调下,株洲市委和市政府开始为茹女士等有入学需求的业主办理了相关证明,确保孩子们可以正常上学。业主们的其他需求和想法也被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记录在案。当购房者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已经有专人负责解决后,他们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按照《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该房地产公司的管理人,采取重整的方法,来解决企业的破产问题。法院的破产庭法官易文胜说,他们先对公司的所有资产进行核算,再评估市值。经过一番考察,他们认为,该房地产公司在建的十几个楼盘的主体结构已经成型。如果能够为它找到新的投资方,那么它的危机就有可能被解决。

为满足投资条件和经营条件,法官们积极地为重整计划书做准备,并联合管理人团队和房地产公司的债权人谈判。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法院始终双向配合,坚持在法治的原则框架内,依照市场的基本原则去运行各项操作。

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一家企业看中了该房地产公司的优质资源。对方提出,只要该公司同意将这些资产抵押给他们,他们愿意在政府的背书下对其进行二次投资。

2021年10月,该企业拨出了第一笔款项,意味着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重整计划书得以实现,房地产公司再次走上正轨。2023年底,已经有3个楼盘顺利交付,其他楼盘也在陆续完工。据记者调查,该房地产公司所拖欠的所有房屋最晚在2025年年底全部完成交付。

现在,易文胜和其他办案法官仍然持续关注着复工楼盘的情况,以便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沟通和提供帮助。

两会专访

lianghuizhuanfang

记者冯硕:中央作出了保交楼的重大决策部署。保交楼的工作举措的核心就是保障购房者的权益。那么对于此项工作,从司法保障的角度,我们能做些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针对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党中央及时作出了保交楼的重大决策部署。保交楼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把房子建起来,并交给购房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本案涉及到了1.6万户购房人,为优先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充分发挥司法的功能作用,根据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有关的条文精神,出台了保护消费购房者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以居住为目的的购房人,要得到最优先的保护。此外,我们还紧紧围绕保交楼这个大局,使司法以诉前调解、快立、快审等方式,妥善解决涉房地产领域的各类纠纷,及时处理跨地域的保全执行争议,采取“放水养鱼”等善意文明的方式,确保司法措施与保交楼的政策措施高度协调。

记者冯硕: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还关注到了司法重整制度。那么司法重整制度的好处和作用是什么?这项制度对于保交楼工作的推进有什么重大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司法重整制度就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救治企业的法律制度工具。像本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破产重整中最大的优势,就是股东和各方债权人可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重新做出债务偿还的安排,引进新的投资者。这样既保证了交楼,也保了企业、保了就业,使各方面的利益在现有的状态下最大化,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记者冯硕:2024年,保交楼工作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所以从法治化的角度,在全国法院系统办理案件的过程当中,您对保交楼工作的推进,有怎样的思考和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的政策背景下,下一步还是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预售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确保预售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对于那些挪用资金的人,要进行民事、行政、刑事多维度的追责。第二,要进一步发挥房地产交易中预告登记的作用。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要推动预告登记与网签制度合为一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向有关的管理部门发出了相应的司法建议。第三点是要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在出现流动性危机时,“有病”要早治、快治、真治,降低救治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各方面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来源:《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1.6万户人的新家》记者:孙铭菲 李燕杰 李政林 杨帆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