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更旺“文化味”更浓澧县以文塑旅擦亮农耕文化名片

尚一网 2024-02-23 15:40:39

常德日报记者 李紫莹 李雪芹 杨晟 通讯员 刘曼思

逛传统庙会、淘丰富年货、看非遗龙狮……龙年春节前后,常德澧县年味正浓,来来往往的游客在年俗文化盛宴中,深刻感受这张“农耕文化名片”。“之前回来过年总觉得年味淡了,但是今年真觉得久违的年味又回来了。”从广东回来探亲的张如喜说。

澧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文物大县,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域拥有量居全省第一。202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湖南要着力打造“五张名片”,其中就包括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如何打造,怎么创新,成为澧县县委、县政府的聚焦点。

庙会“邂逅”年货节踏进年味最深处

过年方式许多种,百姓最爱老传统。1月28日,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澧县澧州文庙“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火红的灯笼和七彩的风车交相辉映,透出浓浓的年味儿。这一天,首届澧州文庙庙会暨澧县第四届年货节在此开幕。

民俗表演巡游队伍边走边演,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李龙摄

当日8时30分,民俗表演巡游队伍从澧县万达中央大街广场出发,向着澧州文庙的方向行进。只见金龙腾跃穿梭,雄狮踏乐起舞,大头娃娃、竹马、采莲船等方阵边走边演,一路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群众紧随其后。

庙会现场热闹非凡。李龙摄

在澧州文庙举办的庙会上,皮影戏、澧州大鼓、戏曲等民俗展演接连上演,现场还有写对联、听古韵、赏古文、做糖画、玩游戏等精彩环节,吸引着不少群众参与其中。令人欣喜的是,这场庙会受欢迎程度超乎人们预料,开门迎客第一天,便吸引了71万人流量。“后面几天天气不好,还有不少人打着伞来逛庙会、看大戏。”澧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鼎说,一个星期的时间里,17场民俗展演场场爆满。

年货节上,大家尽情“淘宝”。李龙摄

年货大集上,177个商家展位依次排开,道河千张、自制腊菜、手工糍粑、荞豆皮等本土特产和智利车厘子等特色美食被一一摆上货架,等待市民挑选。惟妙惟肖的糖画,聚集“带娃一族”的目光;香甜可口的“手工锅巴糖”,则是老一辈的“心头爱”……市民群众兴高采烈地在年货节上“淘宝”,一站式购物体验让大家赞不绝口。“年货节开展当日的成交额就接近500万元了。”澧县农业产业协会会长皮坤宁高兴地说。

“年货节”是澧县农业农村部门打造的成熟品牌,澧州文庙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举办文庙庙会是创新文物保护利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在春节来临之际,澧县县委、县政府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新年有好‘澧’,文化赶大集”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澧县农业产业化的丰硕成果、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城头山农耕文化,也满足了广大群众置办“年货”的购物需求。现场不少老人感慨:“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看到澧州文庙这么热闹。”

首届澧州文庙庙会的成功,也提升了澧州古城景区的知名度。2012年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澧州古城景区,以澧州古城墙为纽带,连贯洗墨池、澧州文庙、兰江休闲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蒋翊武塑像、澧浦楼、沧堰、遇仙桥、遇仙亭、多安桥等多个景点,大多为不可移动文物。近年来,在确保文物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景区已开展“考古发掘工地开放日”“我在博物馆学修复”等活动,深受游客喜爱。

农文旅体相融合有喜有趣有新意

2月19日10时30分,中国城头山古城遗址博物馆前,“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准时响起,舞龙队员们手持龙身舞动巨龙,在龙首的带动下时而腾起,时而俯冲。欢天锣鼓下,游客逐渐聚到跟前。

高桩上舞狮。李紫莹摄

随后,身着彩色霞帔的狮子热闹登场,几个欢天喜地的互动节目过后,由两位舞狮人扮演的雄狮纵身一跃,跳上高耸的狮桩阵。狮头狮尾两人默契配合、行云流水,在高桩上表演着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惊险刺激而又出神入化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连连拍手叫绝:“原来还可以这样舞狮!”

这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的狮王团队的表演。领队苏伟海说,藤县狮王团队是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北京主舞台开场节目《百狮报喜贺新春》的主力演员,分别于2022年、2023年参与了央视元宵晚会的演出。今年春节前夕,苏伟海接到了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的邀请,带着团队来此演出。“演出总共有十天,今天已经是第九天了,前几天天气好的时候围观的人真不少。”

“雄狮”和游客互动。李紫莹摄

活动现场,5岁的唐平承跑来跑去,不时鼓掌欢呼,格外捧场。互动环节,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去触摸狮头的绒毛,得到“雄狮”的低头回应后,他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母亲张女士告诉记者,唐平承自小在广东长大,今年春节第一次带他回老家过年,没想到就遇到这么有意思的演出。

连“嗨”十天的龙狮演出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受益最大的还属当地村民。城头山镇城头山村的村民孟桂香告诉记者,这些天来,她和邻居们几乎天天都过来看,演出惊险刺激,十分精彩。“春节期间,家里来了拜年的亲戚,我也会带他们来看,这已经成了我们家里的‘保留节目’。”孟桂香说。

演出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上前抚摸“雄狮”。李紫莹摄

2023年开始,城头山旅游景区实行对本镇居民免门票的优惠政策,澧县的居民购门票只需20元。今年春节期间,城头山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万人。“我们今后还将陆续扩大优惠力度和人群。”湖南城头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传立说。

近年来,城头山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文化活动高地,先后开展了“爱你一万年•约会城头山”“久违的年味•久别的亲人”“稻梦奇妙夜•梦幻城头山”等系列主题活动。根据省、市“关于打造城头山农耕文化名片,建设旅游世界目的地”的相关精神,未来三年内,城头山旅游景区将对现有硬件、软件设施进行规划、改造、升级,丰富景区参与性、观光性旅游产品,解决游客来后吃、住、行、游、购、娱的问题。澧县结合历年来的规划设想,以农耕、稻源、古城三个元素,传承万年农耕文化、体验万年稻作演进、感悟万年历史文脉,初步包装了9个项目。

“其中,力争今年9月,古城稻源农耕研学基地开营,农耕文化体验园开工。将来,城头山要让农耕文化历久弥新,感染每一个来访的游客,让附近的村民搭乘文旅的春风,在稻花香里再述新丰年。”冯传立对未来充满信心。

保护活化齐推进打好农耕文化牌

擦亮农耕文化名片不能“一锤子买卖”,游客和目的地的双向奔赴,不仅要“喜相逢”,还要“长相思”,更要“再回首”。对此,澧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打造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这一重大契机,整合现有文旅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环境不断优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扎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澧县深入挖掘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文化遗产价值,现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项目的鸡叫城、孙家岗、李家岗遗址三个工地正在进行考古发掘;投资超1.1亿的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保护项目目前已经立项,将于今年动工,计划在澧阳街道古城路文庙前片区新建澧阳平原考古博物馆,同时,完善城头山、鸡叫城、孙家岗、李家岗遗址保护管理设施和展陈场所;“城头山——鸡叫城稻作文明保护展示”项目入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长江文明溯源之旅”;以锦绣千村、丝念粉丝、澧品仓等具有代表性和可持续性的品牌农产品为载体,植入城头山IP,擦亮“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市”品牌形象。今年1月28日,澧县打造城头山农耕文化名片工作指挥部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办公会议,初步形成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动能的体制机制。

机遇与危机并存,目前,澧县仍面临项目策划定位不清晰、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等困境。2023年底召开的常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曾在城头山镇工作多年,现任澧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张鼎作为市人大代表,建议应该自上而下高标准建立统筹机制,整体打造以城头山、鸡叫城遗址为代表的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项目,深度开展农耕文化名片景点、景区、区域联动融合,让这块孕育了华夏最早城市、世界稻作源头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和魅力。“具体来说就是不能靠澧县单打独斗,擦亮农耕文化名片需要高位推动、专业团队打造、市场化运营。”张鼎说。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立群认为,澧县作为长江中游重要县域城市,农耕文化深厚,应在‘两个结合’中对其进行保护,在保护中推进活化创新,以延传农耕记忆,传承农耕文明,泽被后世,造福人民。”

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何学欢表示,澧县依托城头山古文化遗址、鸡叫城等丰富的文化遗产,打造了一批富有农耕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不仅增强了澧县的文化自信和旅游吸引力,也促进了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要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当地要以保护、传承、利用、共享农耕文化资源为立足点,以数智化赋能旅游设施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为突破口,以创新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为驱动力,擦亮农耕文化名片,促进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