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为之道?为什么老子主张无为,而不是有为?

人之书 2024-01-24 20:31:02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这是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无为之道。为什么老子主张无为,而不是有为?

有为,是为了占尽天下之利;无为,是为了万物皆为我所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理解本章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先搞明白两个问题的内涵:一,什么是无为?二,什么是无名之朴?无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使天下安定。

天下安定繁荣,首先需要抛弃并惩治那些胡乱作为的人和事。也就是摒弃并推翻那些剥削压迫人的人。

天下不安定,大多是因为某些人过于贪婪、胡乱作为、欲求过多导致的。而这些人往往身居高位,基本上都可以称之为有为之人、贪婪之人、占尽天下之利之人。

他们的有为之法大多只会把天下带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他们自己却可能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收尾,甚至从来就没有想过去收尾,而只是在追逐其利而已。

因此老子批判那些只知逐利、胡乱作为的有为,而推崇面面俱到、能够长久发展的无为之道。

什么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有一无也是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为之道,追逐占尽天下之利;无为之道,追逐万物皆为我所用。

天下万物不可尽数,人之生也,有崖,以有崖之身,行有为之事,争有限之利,必然无法做到无所不为,无法做到全面,更无法面面俱到。

唯有行那无为之道,方能无所不为,方能做到全面、面面俱到。

为,是指人的行为、作为;人之所为,有且只有两种:一是有为,二是无为。

有为属于阳,无为属于阴;阳生于阴,有生于无;阴包含阳,无包含有。有和无不是割裂对立的关系。无高于有、包含有。有无的关系就相当于阴阳的关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常无名,无名就是常名;常名不可名,故为无名。常道不可道,故为无常、道常。

道即是常,常也是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就是说:只有模仿和采用大道无为(常道无为)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无所不为,才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

无为,就是大道运行天地的方式,故而可以称之为天道或者无为之道。

在人类世界之中,倘若人间的掌权者、人间的侯王们也能像大道一样,模仿天道,运用和坚守无为之道,那么天下万物将会自我演化、自我进化、自我变化。这就是“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意思。

万物自身的变化,有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有可能变强,也可能变弱。当万物向不好的方向运作变化的时候,当万物胡乱作为的时候,我将会用“无名之朴”守护它、安定它、抑制它、压服它。

这就是“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意思。

什么是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就是无名之道。朴草无名:朴草有道,其道为无名。朴草之道,就是无名之道,也叫无名之朴。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刚一柔、一强一弱也是道。刚强,是阳;柔弱,是阴。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何为天下之至柔?谁才是天下至柔之物呢?自然是生命最岌岌无名的朴草了啊。

以朴草之心,以其至柔之躯,以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以朴草大无畏的精神,自然可以守护和安定一切。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意思就是说:当你明白掌握了朴草之道、无名之道之后,也要打消自身用它胡乱左右天下的欲望。己无所欲,自然会使天下获得真正的清静、宁静,天下万民也将会自然找到各自的安定之道。

天下万民的安定,取决于侯王们是采用了无为之道还是有为之道;只有对百姓采用真正的无为之道,才能给天下带来真正的安定。

侯王们治理天下,可以用刚强之策,也可以用柔弱之法,从长远看柔弱胜刚强。

侯王们治理天下,一治民,二治吏,三治事。治民,最好无为;治吏、行事,可以有为,但做好还是采用无为之柔弱之策。

什么是无为?无为是有为的更高层次,无为是为了更加全面,是为了面面俱到,而不是不作为。

有为,往往代表短期刚强激进之策;无为,往往代表柔弱长远之策。

无为之道,就是无名之道,就是无名之朴,就是朴草之道,就是以朴草之心、以大无畏的精神、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守护天下、引领天下的方式方法与策略等。

无为不是真的不作为,而只是舍刚强、用柔弱。无,是有无相生的无。无,是“有”的本质和起源。

无之,以为用;有之,只为利。凡事有利就有弊,当你享受其利的时候,也必然会承受其弊。

利如因,弊如果;利弊相随又如木之两端,你很难找到只有一端的木头。

有为往往追求占有其利,无为往往只追求其用。这有点像人们常说的:使用权大于拥有权。

在特殊时期,国家可以向国民征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处融洽的邻居也可以彼此借用物品。这只有无为之道才能做到,有为之道只会让彼此相互隐藏、相互猜疑。

无为之道,其实就是追逐其本、追逐其用,而不仅仅追逐其利、追逐其末;追逐朴草身上那种坚韧顽强、大无畏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全部都以利益为上。

倘若人生或社会,真的能够由有为之道上升到无为之道,则此人生或社会,虽弱必强,虽穷必富,虽苦必甜,虽落后必超越。

有为之道,是既享其利,也受其弊;

无为之道,是追求天下万物无不为我所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道无为,则万物无不为其所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大道用其弱,不用其强,则万物将自化。

4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