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社百名记者走基层|唐河:“新农人”成致富“兴农人”

南阳日报梅溪视频 2024-05-10 10:40:18

“返乡青年”“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干部”……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区别于传统农民的“新农人”活跃在广袤农村,他们依靠新理念、新技术、新经营,成长为“兴农人”,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富民增收幸福路。

立夏前后,正是移栽红薯苗的黄金时节。在唐河县城郊乡党坡村万担粮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派繁忙景象。“90后新农人”乔鑫正招呼工人们给红薯苗装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现在网上订购红薯苗的每天就有四五百单,真是供不应求。”乔鑫乐呵呵地说。

乔鑫正式成为“新农人”是在2016年。从河南农大毕业的乔鑫,在外工作一年积累了一些电商经验,便想在农业方面有一番作为。当时正值她父亲乔振群通过流转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想把电商和种植联系起来,让农业搭上互联网快车。”回乡创业的乔鑫一边利用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宣传、销售,一边学习农业技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各式各样的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式装备”,乔鑫不断引进新设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在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免费农业技术指导下,乔鑫很快掌握了育肥、选种、无人机植保等一系列新型农业技术,还是唐河县第一代无人机持证女飞手。

“如今我们已从家庭农场发展成万担粮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科研所优良品种+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模式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托管土地6万余亩,为周边村、大户及农户提供全托、半托、点托等服务,每年为农户提供30余万亩次无人机植保服务、5万余亩机耕机收服务和3000多吨粮食烘干服务。”乔鑫告诉记者,合作社主要从事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通过科学种植和专业化管理,目前他们的产品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要求,其中小麦、红薯、桃子等农产品都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在该县郭滩镇李海周家庭农场,青年农民李海周正在浏览由唐河县领军农业合作社成员组成的粮食信息交流群。“群内发布有各地的粮食收购信息,给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李海周欣喜地告诉记者,前不久,他还参加了由县委统战部、县农业农村局、金融中心等部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业大户开办的专业培训班,学习了解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开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对“小田并大田”工作也有了新认识。

在唐河县,像乔鑫、李海周这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分布于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升级的排头兵。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正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在广阔的田野孕育着新的希望。

全媒体记者 段平

编辑:周梦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