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总理孙健逝世中央不派人吊唁,谷牧以私人名义发唁电、送花篮

峻辉聊过去 2024-05-11 06:28:27

1997年11月,国务院前总理孙健因肺癌病逝,享年61岁。

吊唁期间,孙健的家人收到了来自老一辈革命家谷牧的唁电,以及大批中南海同事的花篮。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身为前总理的孙健,逝世前的职位却是中国机械工业安装总公司的一位经营经理。

那么,从曾经的副总理到机械厂经营经理,孙健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什么?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将“学徒”二字放在心中

孙健,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坛的一位后起之秀。

1975年被周总理提名为国务院副总理那年,他不过39岁,算是党内最年轻的核心干部之一。

但鲜有人知的是,这么一位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却只是一个翻砂工出身。

1936年,孙健出生于河北定西西里村,直到22岁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

孙健的职业生涯起步,始于天津内燃机厂。

起初,他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翻砂工。

这个工种在工业领域,是出了名的最苦最累。

孙健就在这个岗位上从最底层熬起,一步一个台阶,慢慢从一名学徒爬到了班组长、车间主任、党委书记。

1969年,在内燃机厂奋斗十几载的孙健,一跃成为天津市第一机械局的副局长,并接连突破人生高峰,成为天津市主管工业部门的副书记。

本着笨鸟先飞的原则,孙健在担任副书记期间,跑了天津周围内外600多家企业。

1975年,孙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被周总理亲自提名为国务院副总理。

年仅39岁、政治生涯起点为零的孙健,这一年来到了自己的政治巅峰。

后来有无数人问他,当年究竟是如何被一眼相中,坐上副总理职位的?

孙健总是沉吟介绍道:“我只知道这件事先由毛主席审批,再由会议讨论通过,最后由周总理提名。”

这背后究竟有何缘故,孙健自己可能也说不清楚。

但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能赢得周总理的信任和嘱托,孙健身上一定有其过人之处。

亲自下基层跑600多家工厂,或许就是原因之一。

因为在首次参加国务院会议时,周总理就在给副总理分配工作时说:“孙健是最年轻的一位,多花时间在下面跑,掌握清楚情况,以便后续的工作。”

可见,周总理对孙健频频下基层的方式,是十分认可且鼓励的。

按照周总理的吩咐,孙健马不停蹄的跑了全国各大工业基地。

或许是因为太过年轻,又自觉资历太浅、经验不足,孙健工作时总是小心翼翼,从不张扬自己。

钓鱼、打猎、游山玩水这些休闲项目,他从来不沾边。

他住的院子里有块空地,闲暇时刻在这里种点白菜、茄子、大葱,就是他最大的放松和娱乐项目。

在中南海工作的那些年,孙健始终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

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老老实实干事,夹着尾巴做人”。

他自认为:“我是小马拉大车,水平还不够。”

这种谦逊的“学徒”态度,贯穿孙健工作生活的始终,甚至延续到了他离开政坛、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离开政坛,重回老本行

1978年,孙健下野。

离职前他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回到家乡天津,最好是回归自己的老公司——天津内燃机厂。

从副总理的位置跌落至普通工人,两者的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可对于看淡一切名利,在总理岗位上本就兢兢业业,从未给自己谋过任何私利的孙健来说,生活变化并不大,心理上的落差也可以接受。

机械厂的忙碌工作,很快让他从此前的压力中走出,就连困扰他多年的失眠问题也缓解了许多。

到了晚上,一沾枕头就进入梦乡。

午饭休息时间,放下碗筷十秒钟也能入睡。

就连年轻人在边上打扑克、聊天,也丝毫不耽误他打呼噜。

更难能可贵的是,孙健把在中南海“学徒”式的作风,延续到了普通工人岗位上。

他丢掉所有的心理负担,以一名普通业务员的身份,整天在政府、部委、机关、街道、商贩、包工队之间来回奔波。

但凡工作需要,哪里都能见到孙健的身影。

按照常理,从上级机关下来的干部,出来以后大多会出现一段不适期,很难开辟出新的生活领域,甚至在自怨自艾中慢慢没落。

可在孙健身上,却看不出任何的颓态。

面对曾经的上级、下级、熟人,作为前国家总理的孙健,没有丝毫的遮遮掩掩,坦坦荡荡的以基层办事员的身份,频频出现在他们面前。

从中南海到天津内燃机厂,孙健像是重新活了一次。

他富有毅力和献身精神,从不说答话,从不与别人闹不愉快,性格沉稳不爱激动。

抛开前总理的光环,孙健就是一个无比热爱生活、性情宽容的普通人。

妻子生病在家,他会每天从单位赶到家里,为妻子做好饭再回去上班。

同事生病,他一定会前去看望。邻居家生孩子,他也会送去祝福和礼物。

在工厂的工作又苦又累,工作环境跟中南海根本没得比,可他浑然不觉,生活始终惬意悠闲。

当年在国务院周总理交代他的“多往下面跑跑”,孙健始终牢记在心,一直是工厂的一线员工。

在孙健的带领下,工厂耗时一年多时间,成功建造起一座两万平米的新厂房,并购置了大批新装备,为工厂增添了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

提到新厂房,工友们都会由衷的赞叹:“这些楼有一半都是孙健盖的。”

1987年初,厂里召开表彰大会,孙健作为寥寥几个先进人物之一,被请到了台上发言。

从翻砂工到副总理,孙健一路领着各种奖状走入中南海,厂级的、市级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时隔多年之后,孙健再度走上领奖台,他的人生仿佛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当初美好的模样。

站到领奖台上,抱着厂里颁发的羊毛毯奖品,孙健思绪万千,久久说不出话来,可台下早已响成一片。

“孙头儿!好样的!”

“应该应该!你拿奖名副其实!”

面对热情的同事们,孙健真切的感受到,原来群众一直在关注着他,人民也从未忘记他。

谷牧发来唁电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孙健作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理,一直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沉浮,继续为天津市的工业与经济发展劳心劳力。

可惜的是,61岁那年,刚刚达到退休年纪的孙健,就因为患上肺癌在天津病逝。

孙健的逝世,在京津地区一度引发了不小的波动。

吊唁期间,孙健的家人收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唁电和花圈,其中不乏来自当年中南海的同事和友人。

还有一些曾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发来慰问。

就连作为中央核心领导人的谷牧总理,也发来唁电和花篮。

谷牧总理,是中国老一辈的革命家、政治家。

1975年1月,谷牧和孙健同时被周总理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不过,彼时的孙健只是个不惑之年的年轻人,谷牧却已经是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

因此,进入国务院工作岗位后,谷牧便成了孙健工作上的领路人、师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二人都是以师徒相称。

对于这位学生,谷牧一直非常看重。

孙健初到中南海时,师徒俩曾有过一次对话。

当时孙健正好在散步,半路偶遇了老师谷牧。对方看他仍然孤零零一个人,就关怀的问道:“你为什么不把家属接过来,跟你一起住?”

面对老师的关切,孙健却一本正经的回答:“我现在还是‘学徒’,这期间是不允许带家属的。”

短短一句话,将孙健严于律己的形象,深深刻画到了谷牧心里。

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自此,谷牧便没再提过这事,可内心对孙健的敬佩却多了几分。

孙健从国务院离职后,二人之间的情谊不减分毫。

因此,得知曾经的学生兼同事去世后,谷牧第一时间向孙健的家人发去唁电和花篮。

只不过,这时的孙健已经不再是中央干部,身上仅仅挂着一个“经营经理”的头衔。

官方不方便向他发去唁电,谷牧的慰问也只能以私人名义发出。

但对于孙健的家人来说,能被曾经的老领导牵挂,这份情谊已经值得他们铭记。

谷牧等一众中央领导同事的关切,给了孙健家属极大的安慰。

结语

从一名翻砂工,一步一个脚印坐到国家副总理的职位,这称得上是一个绝对励志的故事。

但在孙健平步青云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辛勤的付出和劳动,是跑遍六百多家工厂、几十年深入一线的坚守。

对孙健来说,最大的幸运或许就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周总理的赏识。

即便后来离开中南海、走向新的生活,孙健也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以另一种积极的方式,开创出一片新的生活。

这份坚韧、这份毅力,足以令人动容。

参考资料

王筠.孙健:从翻砂工到副总理[J].文史博览,2007(09):16-18.

[2]孙健:从国务院副总理到机械厂总经理.红歌会网.2022-11-19

38 阅读:31350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4:04

    总理前加个副吧,这个差别很大!

    今年赚很多钱 回复:
    有个副啊
  • 对影 37
    2024-05-13 13:15

    乱称呼

  • 2024-05-14 12:35

    没听说过此人任过副总理

  • 2024-05-14 11:06

    得肺癌去世! 可见心里压力很大很大!好人!

  • 2024-05-14 16:04

    不容易!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