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她24岁去世,北大为其在八宝山举行葬礼,撒贝宁亲自主持

晓七姑娘 2024-01-03 19:15:29

2003年,一位年轻的女孩的葬礼在八宝山菊花厅举行。

撒贝宁亲自主持她的葬礼并致词,北京大学的校长几度哽咽,前来悼念的同学们也泣不成声。

众所周知,八宝山公墓不是一般的人可以葬在那里的。那么,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到底是谁?她做了什么才得到了这样的殊荣?

她的名字叫作张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市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这里经济落后,家家户户都过着贫困的日子,张培祥的命运更是多舛。

张培祥的父亲身体虚弱,干不了什么重活,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

张培祥的母亲患了小儿麻痹症,也无法下地干活,因此张培祥从小到大都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

对他们一家而言,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卖米的钱。由于父母的身体缘故,因此卖米的重担压在了年纪幼小的张培祥身上。

张培祥曾写了一篇文章《卖米》,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被刊发后感动了无数人。

在文章里,张培祥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自己与母亲赶场卖米的经历。

那时,年幼的她与妈妈一人担着一百多斤重的米,前去赶场,结果米价找到了打压,从一块1变成了一块零五,母亲拒绝出售,到天黑了都没能卖出去。

他们走了十几里山路,没把米卖出去,还得扛着回家,虽然年幼的张培祥怨过父母,但也理解父母。

张培祥从小到大就十分聪明,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因此她读到小学四年级时,父母不得不让她辍学。

好在,张培祥遇到了贵人,作为乡村教师的姑姑伸以援手,把张培祥接到家里,省吃俭用供张培祥读书。

读到高二时,姑姑也无能为力了,看着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差,张培祥狠了狠心,独自离开了学校,外出打工。

校长见张培祥不见了,急坏了,立马追到了广东,再三劝说把张培祥劝了回来。

同学们和老师知道后,都不肯放弃这个好苗子,纷纷伸以援手,帮助张培祥完成学业。

背负着所有人的期望,张培祥不负众望,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开学时,乡亲父老给她凑了1000块钱,把她送上了前往北京的车。

张培祥上大学后,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为了在北京生存下来,完成学业,她想尽办法赚钱。

端盘子、做家教、发传单,什么兼职几乎都尝试过,她在做兼职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后,张培祥留在了北京继续攻读硕士,发表了很多作品,她在北大的校园网站上所写的文章《飞花读红笔记》、《大话红楼》、《红楼十日谈》、《七种乐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正当大家以为张培祥会在文坛上大放异彩时,厄运悄然而至。

2003年,非典肆虐,张培祥也生病了。一开始,张培祥以为自己换上了非典,可是她的症状是莫名其妙开始连续发烧、浑身乏力。

到了最后,张培祥的身上总会出血,这引起了学校的警惕,将其送入了医院。

医生做了检查后,告诉了大家一个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张培祥患了白血病,而且是临床上最难治疗的白血病。

听到噩耗后,所有人都感到难受不已,而张培祥一直保持着乐观、坚强的心态,不怨不艾,积极配合治疗。

可惜,死神是无情的,2003年8月27日晚9时,24岁的张培祥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去世之前,张培祥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首诗,向喜欢自己的读者告别:“忽视浮云寄此身,容中罹病愈酸心,无非碧海情天恨,总是红楼痴梦人。泛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长安昨夜风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张培祥去世之后,按照她的遗言,骨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送回老家,陪在父母的身边,另一部分留在了北京。

张培祥的早逝让人痛惜不已,北京大学特意为其在八宝山菊厅举行了葬礼,悼念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却始终向着阳光而生的天才少女。

0 阅读:26

晓七姑娘

简介:斗罗大陆、绝世唐门、斗破苍穹铁杆粉丝,喜欢你就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