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辉能源:二十三载风雨兼程潮水褪去方见技术本色|中国能源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2024-05-15 10:58:07

【编者按】 2024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国品牌重要论述十周年。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中国向世界展示能源发展的新篇章,也为生态文明带来无限可能。十年奋斗,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导向、环境、业务、数量、体量、范围、价值观念等品牌要素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而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关系着国家战略、公众和消费者利益、投资人利益等关键领域。踏浪而行,潮涌新篇。2024年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能源网》特别策划“无限可能 中国能源品牌新篇章”,深入挖掘和传递中国能源品牌的竞争力变革与创新故事,共同推进新征程上的可持续发展。

本期聚焦企业为: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鹏辉能源成立于 2001 年,专注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二十三载,在全球拥有9大生产基地,4大海外办事处,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及地区。2011年,鹏辉能源进入储能领域,是国内最早涉足储能的企业之一。鹏辉能源产品以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装机项目零事故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历经十三年耕耘,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前列,2022年,鹏辉能源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户储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二;2023年,鹏辉能源发力进军工商业储能,据国内权威机构GGII统计数据,鹏辉能源2023年工商业储能出货量位居全国前三,凭借多年的深厚技术沉淀和快速响应的服务支持赢得市场良好口碑。

在21世纪的能源革命浪潮中,储能技术的变革已经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技术手段,新型储能已成为新兴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推动储能发展,近年来多项储能相关政策密集发布,近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现“发展新型储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等字眼。

新型储能作为近年最火爆的产业之一,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快速进入白热化“淘汰”阶段。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行业开始走向分化。值得一提的是,行业中也有如鹏辉能源二十三年如一日般坚守锂电行业,发展行稳致远的锂电老兵。

探索电池廿三载 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

细看鹏辉能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公司获得成功并不是偶然,从消费类电池到储能产业,每一次转型都准确踩在了风口。

2001年,恰逢消费电子焕发生机,鹏辉能源精准聚焦锂电池和镍氢电池,迅速拿下消费类电池市场。随着消费类电池市场走向饱和,为了进一步突破成长上限,鹏辉能源在新能源发展初期,便前瞻性布局动力、储能领域,开辟第二增长点。

鹏辉能源广州总部

而真正助力鹏辉能源完成向新型储能方向蜕变的是2019年。当年,鹏辉能源把握住新型储能产业机遇,持续加速储能发展脚步,推出大储、户储、便携式储能等应用领域产品,并陆续完成全球产品认证,产品线和产品力日益丰富强劲。

在过去二十三年里,鹏辉能源通过深入研究电芯材料体系,不断追求储能技术的极致安全性、能效性和长循环,长期聚焦材料、工艺、结构设计和模块构建等方面的研发,构建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目前,鹏辉能源拥有4大研究院、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200多名技术人员,并与10余所海内外知名的电化学领域顶尖学府达成产学研合作。这为鹏辉能源多元化的技术探索路径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公司持续提升行业地位打下了牢固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明确列为2024年的首项工作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鹏辉能源正是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不仅在电芯材料、电池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还积极探索储能技术的跨界融合,推动储能系统在智能电网、V2G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构建绿色、高效、智能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以技术创新为抓手 突破“内卷”僵局

虽然在“碳中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是爆发式的“野蛮”发展在为行业带来高景气度的同时,也使储能赛道日益拥挤,产业竞争加剧。如何才能从激烈的行业竞争脱颖而出?

面对储能产业发展提出的挑战,鹏辉能源始终坚信“技术革新”和“稳健经营”是穿越储能阵痛期的核心策略。相对于产品价格,技术创新、产品价值才是企业竞争最终的核心。鹏辉能源总裁甄少强曾表示,“持续技术创新是储能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大浪淘沙之后,真正拥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储能赛道拥有一席之地。”

在储能技术革新层面,鹏辉能源深刻洞察客户需求,从安全性能、能量密度、温度适应性等方面入手,研发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的储能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鹏辉能源在2023年推出的风鹏电芯314Ah、Great One 系列工商业储能等产品,在实现极致安全性能的同时,兼顾能效、循环、低温性能等,不断拓展储能应用边界。

风鹏电芯314Ah采用超浸润低阻抗电解液技术,进行多晶界界面膜构建,实现快速离子导通,并通过高安全复合隔膜技术,使其兼顾卓越的热稳定和界面整形,为电芯带来双安全保险,有效避免热失控发生。同时,鹏辉能源紧紧围绕LCOS低度电成本,研发出万次循环技术,通过提升电芯的循环寿命,有效降低储能全生命周期成本。风鹏电芯314Ah实现万次循环,标准工况下使用寿命长达25年,能够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储能经济性。

相比同类型储能电芯,风鹏电芯314Ah低温性能表现出色,满足-30℃放电和-40℃存储,在高温方面可实现60℃存储,宽温程达100℃。在应用环境方面,适应复杂极端环境场景,可满足5000米高海拔环境。同时,鹏辉能源是全球首批实现314Ah大容量电芯量产的企业之一,也是电芯认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鹏辉能源中石油新疆伽师 600MWh 光储项目

把握时机扬帆出海 国际舞台展现风采

近20 年来,凭借自身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企业实现了指数级增长,在技术领域、生产效能和成本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可持续转型和绿色制造的中心。对中国储能企业而言,国内市场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尽管发展态势强劲,但行业整体仍处于商业化初期,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海外市场将成为重要的增量市场。基于此,头部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尤其是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广阔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储能企业因技术、产品、成本等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出海优势。相较国内市场,海外市场集中度较低,玩家在体量、技术等方面差异不大,竞争格局较分散。中国储能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在国内市场积累的经验,进行中国技术、产品输出。

2023年起,鹏辉能源频频亮相海外展会,在海外拓展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公司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摩洛哥、非洲等全球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鹏辉能源已在北美、欧洲、印度尼西亚、日本成立办事处,以专业的海外本土团队服务海外市场,提供定制化的储能产品方案。同时,公司加入德国储能协会,积极参与欧洲地区储能政策与标准的讨论和制定。

锚定“双碳”目标,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对于传统石化能源的替代如火如荼,储能作为风光发电的重要支撑,已经在新型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预见,未来真正掌握储能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优先抢占市场有利位置。技术创新是“企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展位未来,鹏辉能源将专注技术创新,不断研究储能技术路线及应用,从差异化中稳中求进,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