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旅游如何借红火之势再上新台阶

中国城市报 2024-02-27 21:13:41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澳门旅游业迎来大丰收。根据澳门官方公布的数据,2月10日到16日(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七),入境澳门的旅客量超过123.21万人次,日均旅客量达17.6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正月初三的入境旅客量突破21.75万人次,这也是自有单日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第二高纪录。

澳门旅游究竟火到什么程度?政府及相关企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澳门文旅产业如何实现长足发展?近期,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澳门一探究竟。

在澳门,一些酒店内部兼具文旅观光、购物消费等多种功能。

政企携手共同营造良好文旅环境

内地游客前往澳门有多种途径,乘坐高铁、搭乘渡轮、航班直飞、自驾出行等方式都很普遍。据悉,春节期间,广东珠海各口岸迎来双向客流高峰,港珠澳大桥、横琴口岸、九洲港口岸客流量同创历史新高。

乘高铁抵达珠海站后,中国城市报记者根据指引,行走约10分钟就到了青茂口岸。通关流程简单明了,游客可选择人工或自动通道。由于开放通道较多,故整个通关时间非常快捷。通关后再步行数分钟,手机信号就自动转成澳门当地的网络运营商,这也意味着进入了澳门区域内。

澳门酒店业发达,服务设施齐全,大部分知名酒店都在口岸设置了接驳大巴车,这一类大巴车也被当地人称为“发财车”。青茂口岸澳门方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发财车”不仅直达口岸,有些还与景区和其他酒店建立了通勤线路,为住店客人出行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但要注意,拱北口岸才有接驳大巴车发车点,从青茂口岸过去需要近2公里路程。”该工作人员提醒,“游客可通过搭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前往。若乘坐公交车,记得自备零钱。”

便捷的通关流程和交通设施,让不少游客感叹:还没反应过来就换了一座城市进行体验。“这恰好说明了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也是大湾区经贸、文化往来最核心的利好条件。”澳门旅游零售服务业总商会理事长叶荣发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春节,为了进一步吸引各地游客来澳门过节,澳门特区政府在大三巴牌坊、郑家大屋等历史片区和世遗景点接连举办金龙巡游、花车和烟花汇演等精彩多元的节庆活动,反响颇佳。

叶荣发认为,2024年春节澳门旅游业呈现火爆态势是政府和企业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一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澳门服务业有多拼,例如面向一级市场的大多数商家,普遍能够流利使用普通话、广东方言和英语,目的就在于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营造无障碍的交流环境。

近期,澳门某手信店前,游客络绎不绝。

多业态协调发展市场空缺亟需弥补

成熟的餐饮业是澳门文旅业发展的基石。在“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2023年工作会议上,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提出,2024年将利用澳门独特优势及现有资源,助力推动“旅游+美食”等多元业态发展,加强国际宣传推广力度,继续举办大型美食活动及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城市交流,提升澳门的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在推进澳门“美食之都”建设中,推出崭新的“美食之旅”网页、举办“美食之都厨艺展示”等活动、推出“美食文化推广”专项资助计划、制作美食宣传短片、在内地及海外的线下推广活动中加入美食元素、举办餐饮行业培训、推动美食与跨领域创意融合,并积极参与创意城市网络及成员城市举办的活动等。

澳门菜系融合了中外多种口味,这造就了澳门美食别具一格的特色。在街边一些以提供咖喱鱼蛋、粉面、萝卜牛腩、猪扒包为主的餐馆内,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即便未到饭点,也是食客满堂,点菜、结账都需排队。档次稍高的餐厅店面装饰虽然更豪华、菜式更丰富,但餐厅内的面积也不会太大,有的客人甚至需在街头等候用餐。部分餐厅经营者称,之前主要做街坊生意,春节期间游客一多有些应接不暇,以后或会根据情况调整餐厅规模。

一些从内地来澳门旅游的食客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澳门大小餐厅中,有不少都支持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加上汇率换算后实际餐费与内地相差并不算太大。

除餐饮业外,完善的酒店配套设施也是澳门文旅业兴旺的重要保障。不少在澳门的国际酒店品牌已逐步发展成为包括住宿、会议、购物、餐饮、旅游等业态的商业综合体。

叶荣发注意到,虽然澳门高端酒店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中低端酒店市场空缺依然显著。“对于学生群体等年轻游客而言,节假日动辄上千元一晚的住宿费难以承担。行业应该加大力度发展一批规范的低价位连锁酒店,以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叶荣发说。

此外,叶荣发还建议澳门当地的龙头餐饮品牌、酒店管理者要加强与大湾区各地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把本土文旅品牌推广出去。”他说,“虽然春节期间澳门文旅业发展旺盛,但管理者、从业者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如此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手信业异军突起成为文旅新亮点

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澳门商场及商业街时,经常能见到一些商家在店铺门口向游客推荐本地特色零食,并提供分好的饼干、肉脯、蛋卷等供游客试吃。离开店铺的游客,多数也提着大袋小袋包装精美的礼品。

在澳门,这些包装精美的特色零食被称为“手信”。小红书、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攻略文章提到,到澳门一定要购买当地手信赠予家人朋友。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田耕阁手信店向店员咨询时了解到,手信是粤港澳地区人们的常用词,通常指游客出远门回家时捎给亲戚和朋友们的特产和小礼物。而澳门当地的特色零食手信主要包括杏仁饼、蛋卷、薄脆、花生糖、肉脯、鸡仔饼等。

除了大三巴牌坊外著名的“手信一条街”,很多商业区、生活区、交通枢纽站都遍布着大小不一的手信店,甚至在澳门邻近的珠海站商业中心,也不乏售卖澳门特色零食手信的商户。

在澳门,手信店既有个体小作坊,也有连锁大品牌,如咀香园、田耕阁、钜记、凤城等。咀香园是澳门的龙头老字号,品牌创建至今已有89年历史。澳门咀香园第三代传承人黄若礼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澳门手信之所以受欢迎,其原因在于工艺严谨、用料讲究,再加上好几代人传承,有一定的特色文化和品牌影响力。

谈到自家手信品牌的前世今生时,黄若礼回忆说:“上世纪30年代,澳门的交通工具以船运为主,旅客在码头登船前经常会购买一些杏仁饼、蛋卷、肉脯等零食用于路上充饥。我爷爷看到商机后便开了一家小饼店,这就是咀香园的前身。”

多年过去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特色零食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转换定位,衍生出今天的礼品功能。同时,遍布大街小巷的老字号手信店也成为澳门城市最具温度和代表性的城市标识。在咀香园等手信店门口,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很多游客购买礼品后并未立即离去,而是驻足店前自拍打卡,感受特色文化场景。

谈到澳门手信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黄若礼认为,手信业要继续保持高标准的产品质量,不能为了促进销量而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此外,手信业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商贸便利,用好电商平台,积极拓展市场。特别是一些老字号品牌,应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拿到产品品质认证,比如考取“M唛”澳门产品优质认证。“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黄若礼说。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楠文图

0 阅读:9

中国城市报

简介: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城市观点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