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牢!美国对乌军援再升级!美方宣布新增援助,策略微妙转变

天下有言刘澜昌 2024-05-03 20:22:37

文|刘澜昌

在现今纷乱的国际局势中,两场关键冲突持续塑造着全球政治和经济的版图。一方面,中东地区战火纷飞,尚未见缓和迹象;另一方面,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也牵引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此种形势,美国政府宣告将为乌克兰提供610亿美元军事援助,其中首批军援物资已运达乌克兰,这一决策无疑将对战事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尽管美国似乎在对乌克兰的扶持上开足马力,但俄罗斯并未减缓其战争脚步,战局依旧严峻。然而,在此紧张局势下,一项出人意料的消息来袭:美国政府意外宣布对俄罗斯若干家银行解禁,允许它们在能源交易中使用美元。这一决策与美国此前对俄的全面经济封锁形成明显反差,引起人们广泛的推测和解读,美国的政策似乎在显露出柔和的信号。

纵观俄乌冲突,现阶段冲突似乎步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结局只是时间问题。美国批准的援助计划预计提供超过600亿美元资金,此举足以支撑乌克兰一年军事需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胜利唾手可得——资金的有效利用涉及生产、运输以及训练等众多环节,这些都需要精心规划和时间来落实。回顾过去两年,战事消耗甚巨,美国军火商生产线已吃力应对日益激增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600多亿美元的资金,虽然数目巨大,却不足以保证战场上的胜利。

欧洲有的国家亦在暗自调整立场,法国的变化尤为显眼。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或将在国际场合尤其是最高层面发挥重要作用。所有这些迹象表明,在美国总统选举之年,我们将见证诸多竞选战略的调整和决策的执行。政党间为争取选票而转变立场并非易事;以越战为例,从强烈学潮开始反对到最终撤军,历时五年。因此,尽管目前美国的姿态予以硬朗,泽连斯基也在坚守阵地,但我认为,潜在的根本性变革可能正在暗流涌动。

根据我个人的观点,宗旨明明的北约主要西欧国家以及欧盟,已经由于经济负担而感受到俄乌冲突的疲态。有鉴于此,我预测最终可能诞生停火或和平谈判的局面。这一过程可能导致某些领袖的下台,同时乌克兰的领土范围也可能遭受削减。虽然这仅是我个人的猜想,但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今年年底,我们定能对这些猜想有更明晰的见解。众人普遍认为,美国将俄罗斯排除在美元结算体系外,并对其实施经济封锁和全面制裁,将对俄经济造成极大打击。但现实与预期相悖,这些措施未能摧毁俄国的经济基础。反之,如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所称,俄罗斯经济不仅未见衰退,还以一种让欧洲国家侧目的速度持续增长。

特别是面对德国这样的经济强国,因能源供应受阻而陷入购买昂贵天然气的困境,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显然已占据上风。如今,欧洲在陷入经济增长疲软的同时,可能还未意识到,俄罗斯正展现出它坚韧的抗压能力。

在美国施压下,“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加速。俄罗斯转而以本国货币进行交易,并且印度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也在悄然购买俄罗斯能源,逐渐偏离使用美元。此举显著影响了美国金融界以及华尔街的利益,导致美国考虑重新调整对俄政策。

俄乌冲突加剧之际,“北溪-2”管道遭破坏,推动局势向新的方向发展,同时战争中美国成为出售液化天然气给欧洲的最大受益者——价格是俄罗斯的四倍。此外,美国军火贸易在这场冲突中同样获利颇丰,战争为美方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纵观欧洲政经风云变幻,可见俄罗斯在欧洲大陆崭露头角,其购买力评价或将使之成为整个欧洲第一或者第二的经济强国,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齐名。在西方试图通过经济及政治压力使俄罗斯屈服的同时,俄罗斯反而在其他领域如与中国加强贸易关系上获得了新的机遇。

英国,自脱欧以来,在国际金融格局中可能已成最大的输家。特别是在美国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后,包括冻结其海外资产在内,这些行动似乎并未撼动俄罗斯经济的根基。关于欧洲目前的变势-尤其是法国的政治态度,其领导人正寻求在政界更多的独立性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实际上,在G7内部,除了日本仍对美国唯命是从,其他成员国对美方的不满愈演愈烈。展望未来,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举行,我们有理由预期欧洲局势将发生重大转变。

在当前欧洲的变化风云中,法国的政策导向至关重要。德国已经在把握中美贸易战减少的中国市场机遇上率先行动,而法国则不愿落后,希望在经济领域抢得先机。克林顿曾言,现阶段最重要的考量是经济问题。这似乎预示着,经济将成为塑造未来欧洲格局的关键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1 阅读:312

天下有言刘澜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