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个国家禁用的“二代瘦肉精”,美国允许使用,还想出口中国

热看点 2024-04-25 08:58:48

近日,“瘦肉精”的话题再度被引爆,瘦肉精一般代指盐酸克伦特罗,而在全球造成多起中毒事件之后,盐酸克伦特罗早已已经被全球禁止使用在养殖业。

后来,美国研制二代瘦肉精,宣称二代瘦肉精无毒无副作用,还想出口给中国。

二代瘦肉精是什么?

二代瘦肉精是指莱克多巴胺( Ractopamine, RCT) ,是美国研发的一种苯乙醇胺类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它本来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症和肌肉萎缩症等。

有研究表明, 动物日粮中 RCT 的添加量为临床治疗剂量的 5 ~ 10 倍时, 动物体内的营养成分由脂肪向肌肉转移, 表现出营养再分配效应, 进而调控动物体的物质代谢, 增强脂肪分解, 促进蛋白质合成, 显著提高胴体瘦肉率和饲料报酬, 且对猪的饲养效应尤为明显。

因此,莱克多巴胺 2000 年被美国 FDA 批准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为追求更大的饲养效益, 美国众多养殖场不断提高动物日粮中 RCT 的添加量, 使其达到 μg 级, 其滥用及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如果过量摄入的话,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如肌肉震颤、四肢麻痹、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

除美国FDA 外, 我国和世界上160个国家国家都严禁 RCT 用作饲料添加剂。但是美国认为,莱克多巴胺在他们测定的容许残留量下可以合法使用,不会对人类造成中毒或短期危害,并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莱克多巴胺在安全残留量内的安全性也通过了科学检验,因此允许在饲料中添加使用。

但是欧盟食品安全局驳斥了美国的说法,美国进行的人体实验的样本数量太少,只有六人,并且其中一人出现了心悸现象而退出实验,美国的实验数据无法明确肯定人体长期摄取残留的莱克多巴胺是否会造成健康问题,并且这些数据还都是由负责制造莱克多巴胺的公司提供的。

除此之外,莱克多巴胺在猪身上引起的不良反应比其它任何市售兽药都要多。已被证明的反应包括:“多动症、打颤、骨折、无力行走以及死亡。”

美国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最主要还是出于利益考虑,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但是因为市场需求大,出口比较少, 全球猪肉出口三大地区分别为:欧盟、美国、加拿大,2019年猪肉出口量分别为355万吨、287万吨、128万吨,分别占全球猪肉出口总量的38.01%、30.73%和13.7%,合计占比达到82.44%。

使用了“莱克多巴胺”的猪的平均日增重比普通猪提高了 8.07%,料肉比(料肉比是指饲养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料肉比高说明用的饲料多,但增长的肉少;反之,料肉比低说明用的饲料少,但增长的肉多)比普通猪降低了 13.96 %。瘦肉率提高了3.34%。

所以使用了“莱克多巴胺”,猪成本更低,收益更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禁止莱克多巴胺的主要原因。

美国想出口瘦肉精猪肉到中国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猪肉出口国,也是全球第三大猪肉消费国,美国猪肉消费量1007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9.97%,居全球第三位。

中国猪肉消费与美国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关系,因为中国消费者偏爱美国人不太接受的猪“副产品”,比如猪蹄、猪颈骨、猪耳和猪胃。

这种“互补”关系使得每头销往中国市场的美国生猪能够额外赚得10美元利润。在2013年之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猪肉来源国。然而,2014年,中国却大幅度减少了进口美国猪肉,宣布禁止从六家美国肉类加工厂和六家冷库进口猪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美国想要将“莱克多巴胺”猪肉售往中国。

除此之外,中国还要求进口肉类进口商或其代理人在入境口岸报检美国进口猪肉时,应当提供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无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则报告。中国还加强对进口肉类产品药物残留的监督抽查,严禁不合格肉类产品进入我国。

中国对美国猪肉的拒绝,让中国空出了65%的进口市场份额,这些市场份额都被欧盟给拿走。

欧洲人如今占有中国65%的市场份额,而这些份额曾经是我们的。”他认为,如果美国2015年全部生产不含莱克多巴胺的猪肉,对中国的出口总量将会包括24万吨切割肉和41万吨“副产品”。—— 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霍金斯

美国无奈,只能要求养殖户不使用莱克多巴胺,然而,市场分析公司Global AgriTrends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美国生猪饲养仍在使用莱克多巴胺。

只有中国台湾允许进口莱猪

当然,除了美国之外,中国也拒绝进口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因为他们都允许瘦肉精被允许用于畜禽养殖,2019年时就因从来自加拿大输华猪肉产品中检测出莱克多巴胺的残留,中国立刻要求暂停加拿大肉类对华出口。

总结

除了严控国外进口猪肉安全,我们也要在源头上严格禁止莱克多巴胺在养殖中的使用。加强对饲料生产流通过程的监控,以及对猪、牛、羊等养殖场的管理;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进口肉类产品药物残留的监督抽查。

堵住“瘦肉精”是个系统工程,要从立法、 生产、屠宰、销售环节下手。这样才能有效持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