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抗金权相,被黑了800年

长安墨韵 2024-03-10 15:14:50

开禧北伐是一场阳谋,金人对于南宋的军事动向早有察觉。南宋嘉泰三年,金使从临安还朝后,对金章宗说:“宋权臣韩侂胄市马厉兵,将谋北伐。”    隆兴和议后,宋金度过了40年的相对平静期,宰相韩侂胄欲谋再次伐金,他建议宋宁宗为岳飞立庙,并追封其为鄂王,削去了秦桧死后追赠的王爵,将他的谥号“忠献”改为“谬丑”,斥责他“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他在舆论上掀起一股爱国热潮。    作为韩侂胄最亲信的堂吏,词人史达祖是南宋有名的笔杆子。韩侂胄当政时,起草文字多出自这位幕僚文人之手。每年金朝皇帝生辰,南宋都会遣使前往祝寿。在开禧北伐前一年,史达祖曾随使者前往,这也是为北伐刺探情报。

当时,金朝正遭受内忧外患的打击。女真贵族在实现封建化的同时,不断加重剥削,引起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其统治集团也老是闹内讧。金章宗在位时,有女真贵族割据五国城叛变,历时十年之久,打得金兵“师旅大丧”。同时蒙古骑兵悄然崛起,不断侵扰、掠夺,也对金朝形成了严重威胁。正是在金国衰落的背景下,隐居多年的辛弃疾也上书请朝廷准备北伐。希望大宋能“安居虑危,任贤使能,修车马,备器械,使国家屹然有金汤万里之固”。

时任南宋宰相韩侂胄也是一位坚决抗金的爱国愤青,他家世显赫,其曾祖父为北宋名相韩琦。宋高宗的皇后吴氏,是韩侂胄的姨妈,宋宁宗的第一任皇后韩氏,是他的侄孙女。宋宁宗即位前,韩侂胄就常作为外戚出入宫掖,成为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韩侂胄凭借定策之功身居中枢,位极三公,担任“平章军国事”,相当于宰相之上的宰相。

韩侂胄锐意进取,为北伐制造舆论,甚至发起“庆元党禁”,针对意识形态进行清洗,贬谪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士大夫。可就是这样一位北伐抗金的铁血宰相,在《宋史》却被贬为奸臣之列,史书说他北伐只是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    当时的主战派,大都支持韩侂胄。陆游在隆兴和议后屡次被贬,转眼间已到了古稀之年。北伐的梦想本来就要破灭了,没想到还能在晚年听说韩侂胄准备北伐的消息。陆游为之振奋,但历经沧桑的他早已不是当年的少年,他变得老成稳重,态度十分谨慎。陆游对一意孤行、大兴党禁的韩侂胄感到深深的隐忧。韩侂胄遇害后,陆游写诗道:“上蔡牵黄犬,丹徒作布衣。苦言谁解听,临祸始知非。”    韩侂胄征召已经65岁的辛弃疾为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弃疾到任后积极备战,在当地招募了大量壮丁,并定制军服,加紧训练,不顾年迈体虚,只想鞠躬尽瘁,仿佛回到了当年五十骑独闯数万金兵敌营,以及在湖南筹建“飞虎军”的芳华岁月。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山,心潮澎湃,作词怀古,千古传诵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流传百世,放眼望去,千古江山如画,辛弃疾想起了宋武帝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还以廉颇自喻,说自己虽已年老,雄心壮志不减当年。

同时他劝谏韩侂胄,不要像以往一样草率出兵,落得战败南逃的下场,白白让百姓惨遭荼毒,辛弃疾的建议,韩侂胄没有放在心上。不出所料,辛弃疾次年就在谏官的抨击下再度归隐铅山。在主战派当道的日子,他仍受弹劾,被迫辞职,恰恰是因为他太冷静、太清醒,朝中那些狂热的人已经容不下他。    辛弃疾与陆游的理智,都无法抑制韩侂胄的冲动。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北伐拉开序幕。宋宁宗正式对金宣战:“北虏世仇,久稽报复,爰遵先志,决策讨除,宜示海内。”开禧北伐从两淮、京西、川陕三路分兵,起初捷报频传,更有毕再遇等猛将身先士卒,屡立奇功。但因朝中军政腐败,金人早有准备,这场北伐也与隆兴北伐一样高开低走,甚至以极其吊诡的方式收场。因为金人早已预见韩侂胄北伐之举,随着金军后发制人,反攻宋军,宋军先胜后败,一如辛弃疾所料。    此次北伐的一大失误——用人不当。韩侂胄在物色西线战场的四川守将时,选择了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吴曦。吴氏一族在川蜀经营多年,镇守西部防线数十载,南宋朝廷为防止发生变故,到了吴曦这一代,将他召回临安供职。吴曦对此早已心怀不满,正好借北伐的机会再次入蜀。可他就是个草包,对金人几次用兵,都损兵折将,陕西金兵乘机收复进军,屯兵于大散关,威胁川蜀。

   此时,金朝发现了吴曦动摇的立场,金章宗亲自写信劝降,称愿封吴曦为蜀王,劝他不要重蹈岳飞功高被害的覆辙。这些话杀伤力太大。吴曦得到金人书信,胆子肥了,竟然真的起兵叛变,自称蜀王。他迅速控制了整个四川,拥兵十万,还迷之自信地扬言,要与金兵合攻襄阳。这个抗金名将后人无耻地投降金朝,自然不得人心,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他就被四川军民所杀,但西线抗金的形势已急转直下,北伐的战略部署也被打乱。    南宋朝廷中议和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朝中舆论对韩侂胄愈发不利。南宋主和派大臣史弥远与杨皇后的后宫势力勾结,计划谋杀韩侂胄,与金人议和。杨皇后深恨韩侂胄,几年来一直都想着整垮他。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初三。韩侂胄一如往常走在早朝路上,行至玉津园附近,由禁军将领夏震率领的百余名壮汉忽然出现,拦住了韩侂胄的车轿。他们将这位朝野侧目的权相拖出来,拉到旁边的夹墙内,当场槌杀。一代权臣,骤然殒命,此即玉津园之变。韩侂胄被暗杀后,史弥远一党打开棺材,割下他的首级,装在匣子里送给金人。开禧北伐以一场血腥的政变宣告结束。    次年(1208年),宋宁宗改元“嘉定”,与金朝签订了屈辱性的“嘉定和议”:除了疆域与宋高宗“绍兴和议”时相同,仍以淮河到大散关为界,其余要求都变本加厉。南宋每年向金缴纳的银绢增加至各30万两、匹,赔偿金军军银300万两。金、宋之间的关系由“隆兴和议”规定的“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在杨皇后支持下夺权,公然开历史的倒车,一朝回到宋高宗、秦桧时期。他撤除了开禧北伐的防务,遣散了原先招募来的民兵,为遭到韩侂胄贬黜的理学士大夫平反,将秦桧的爵位及“忠献”谥号恢复,打压韩侂胄的亲信。已经去世的辛弃疾被人弹劾,要追削他的爵秩,年近八旬的陆游还被迫冠上“党韩改节”的罪名。史达祖为韩侂胄倚重,亲手撰写了大量文牍,多是为北伐宣传造势,韩党倒台后,他也跟着遭殃,家产被抄没,脸上被刺字,发配江汉一带。史书中再没有对史达祖的详细记载,只知道他被贬而死。   后世学者们认为,爱国主义之精神,实为南宋一代文化之命脉,亦为南宋词之命脉。 从来就不缺忧国、忧时、忧民的英雄,可惜却鲜有对得起英雄的时代。

0 阅读:22

长安墨韵

简介:陕西散文学会会员;《作家摇篮》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