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首次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美国与北约会分道扬镳?

刘苏看世界风云 2024-04-06 19:03:54

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

1949年至2024年北约已经成立了75年,从12国发展到32国。美国通过北约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解体和俄乌战争俄罗斯暴露出衰弱的本质。及成员国增多必然带来不同的利益诉求。

北约各国内部各国及美国与北约的分歧日益增多。2018年北约峰会,特朗普要求北约各国增加军费,不愿意多出钱,遭到默克尔的强烈反对。2019年马克龙警告欧洲国家,在防务安全上不能再依赖美国。他认为,北约已经“脑死亡”,站在“悬崖边上”的欧洲需要思考自己的战略问题,否则将“不再掌控我们的命运”。默克尔也曾怒怼特朗普,德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不会一切按美国指令行事。并公开表示,德国会加强同东大的合作,与俄罗斯搞好关系。

土耳其埃尔多安更是不顾美国禁令,购买了俄罗斯S-400导弹系统,给北约防御系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

一个组织内有纷争是必然的,北约内一些国家与美国有矛盾也正常。

但俄乌战争进入到第三年,欧盟国家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发生了重大的分歧。

俄乌战争进入僵持,法德波等欧洲国家,认为俄已经衰弱,自己有能力保证欧洲的安全,甚至进而彻底消除俄罗斯的威胁。

美国国内一部分利益集团,则希望俄罗斯弱而不倒,继续牵制法德,不不让法德俄成为一体,变成美国的竞争对手。

美国国内的党争,导致美国援乌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这让一直主张欧洲的防务由欧洲人掌控的法德等国不满,且看到了抢夺北约主导权的机会。因此4月上旬,布鲁塞尔召开的北约外长议会,75年来数次讨论了多个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议题。包括:【1】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会议讨论控制权——将美国领导的协调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控制权移交给北约领导;

【2】在美国退出北约、停止向乌克兰援助的预设下,欧洲防务特别是核保护伞的紧急构建(预防性的)。【3】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将提议设立一个基金,以便在五年内向对抗俄罗斯的乌克兰提供1千亿欧元的援助,以避免可能的美国总统更迭影响对乌援助。情况很严重,因为这是北约国家75年来首次集体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如果拜登和美国再不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依然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其领导力将迎来历史性的转折。另外,一些北约国家也已经跳开美国,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独立或联合制定政策,援乌或出兵下场。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外长会结束后表示,北约将成立援乌使团。波兰外交部在社媒上援引他的话说:“我们决定成立北约(乌克兰问题)使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介入战争,而是利用北约的协调、训练和规划能力,以更顺畅的方式支持乌克兰”。他还披露,训练将在波兰完成。这是北约首次为乌克兰问题组建专门的协调行动机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北约再次突破俄罗斯划下的所谓“红线”的最新努力。马克龙在2024年2月份高调宣布单独出兵乌克兰。4月上旬又表示:若俄军敢动在乌克兰的法国军队,法国可以自己搞定俄军,在非洲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当然,北约内部存在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但并不意味着美国与北约会立即分道扬镳。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北约与美国会不会分手,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具体来说,就两方面。1,俄乌战争的结果:若俄罗斯继续保持一定的力量,北约与美国会继续合作;若俄罗斯衰弱不再成为法德的威胁,北约与美国将会起纷争,处理不好会分手。2,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与国际霸权主义的,亲俄派与反俄派的斗争。大争之世,列国纵纵横捭阖、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北约与美国分道扬镳大有可能。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