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引发全国热潮,毛主席:有两点错误

聪征说社会 2024-04-23 22:18:5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墨

编辑|t

引言

1967年,天安门广场旁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一幅名为《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一经展出,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随后,这幅油画引发的讨论在全国蔓延开来,掀起了歌颂的热潮。主流报纸纷纷用特大版面进行展示,并称其为“我们时代的最新最美的图画”。

一时间,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挤满了整个场馆!

那么,为什么一幅油画会引发如此的热潮?在展览如火如荼之时,毛主席却指出油画有点错误,又是什么错误呢?

(《毛主席去安源》)

一、名画的诞生:是艺术,更是革命的产物

1995年,在中国嘉德公司拍卖会上,《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举座哗然,震惊中外。

拍卖结束后,这幅“世纪名画”再次回归到众人视野当中,随之而来的,是那段被尘封的革命岁月。

(拍卖现场)

1919年,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北洋政府代表赴巴黎参加“和平会议”。没想到,一战的胜利只是西方列强的胜利,所谓的“和平”,是要中国“和平自愿”地割让领土、转让权益。

消息传来,国内的爱国人士群情激奋,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始了。

这也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

1921年,毛主席作为代表参加中共一大,随后,他开始实地走访,一路南下,来到了安源煤矿。

安源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拥有几万名工人,他们遭受着残酷的剥削,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

毛主席到达安源后,带领众人在这里免费开办学校,并宣传革命的思想。他还在安源工人们建立党组织,鼓舞他们反抗压迫、勇敢斗争。

很快,安源工人们的思想被激发起来,他们在毛主席等人的领导下,喊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举行罢工游行。

(《威震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版画))

安源罢工运动成为我党第一次成功领导的工人运动,它的胜利为我党在此后的工人运动打下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1966年,在天安门旁边的革命博物馆,北京十几个高校学生自发组织,准备策划办一场“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

他们经过商议,决定展览会上除了图片、文字资料,还要展示一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

《毛主席去安源》就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了,因其对我党的深远影响,注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安源工人庆祝罢工胜利)

二、革命的艺术之花:风靡全国,狂印9亿余次

1967年,年仅23岁的刘春华被选中参加这场策划,负责毛主席在安源的油画创作工作。

当时,刘春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吴冠中。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之后,刘春华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去安源体验生活,搜集素材。

到达江西安源后,刘春华走访了大量的工人,其中很多是当年罢工运动的事件亲历者。当那些老工人们眼含热泪,向他描述毛主席如何亲切地同他们交谈,启发他们的思想时,刘春华也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回京的路上,刘春华拜访了毛主席在长沙的革命运动旧址,阅读了大量的毛主席诗词和文集。他从毛主席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文字中,依稀看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

(刘春华)

一个风华正茂的意气书生形象,在刘春华的脑海中渐渐成型。

而关于毛主席的衣着装扮,他则参考了《中国工人运动史》所描述的,当时的毛主席背着一把破雨伞,身穿旧蓝布衣服,脚踏草鞋,以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安源矿工身边。

接下来的时间,刘春华废寝忘食地进入到油画创作过程中。他一遍又一遍地构图,反复尝试,白天画画,晚上查阅资料,终于赶在国庆前夕绘制完这幅巨作。

1967年10月1日,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正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

(青年毛泽东)

而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则大大超出了刘春华的预料。这幅油画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迅速风靡全国。

每天前往博物馆赏画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站在画前拍手称绝,夸赞的话语写满了整整四本留言簿。

1968年7月1日,中央的“两报一刊”将油画以单张彩页的形式发表,《人民日报》称其为“灿烂的艺术之花”。

随后,全国几乎所有杂志报纸都刊登了这幅油画。

同年10月1日,《毛主席去安源》被印制成巨幅油画,跟随着国庆游行的队伍,缓缓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等人的检阅。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

与此同时,中国邮政将此油画印制成邮票发行,编号为“文12”,发行总量高达5000万枚。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头像清晰,邮政局甚至下令,不允许将邮戳盖在邮票上。

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去安源》被制作成各种印刷品发行,印刷量超9亿次,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就在全国人民陷入疯狂之际,纷纷“赞画”、“颂画”的时候,毛主席却指出了画作的两点错误之处。

(《毛主席去安源》邮票)

三、忆当年,毛主席指出油画的不符之处

这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他身材修长,着长衫,左手成拳,右手握伞,目光如炬,看向远方。他的身后是翻滚的乌云,和沉降的地平线,衬得青年的脸庞英勇无畏。

看着眼前的《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本人陷入了沉思。

时隔四十多年,画里的青年似乎已经离他很远了,他努力回想,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神气还像我,只是这衣服太好了,我那时没有这么好的大衫,都是旧的……”

(尼日尔发行的《毛主席去安源》邮票)

接着,毛主席身边的人注意到,油画旁的解说词提及,毛主席于1920年第一次去安源。秘书轻声询问时间是否准确,毛主席回忆着说:

“记不清了,21年秋这一次是对的。”

于是,工作人员将油画的解说词时间改为1921年。

毛主席虽然指出了油画的两处错误,他一身长衫的青年形象此时已经深入人心,刻画在亿万国人心中,故并没有让人修改。

(杂志上的画)

遥想当年,毛主席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他怀抱着理想,立于天地之间,走在去安源的路上。他的长衫随风飘动,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是吹向四十年后的,革命的胜利之风。

《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即使剥离其复杂的政治背景,也是一幅十分优秀的画作。1995年,该画以605万元的价格拍卖成交,更是证明了它珍贵的收藏价值,历史早已远去,艺术将永垂不朽。

(《毛主席去安源》拍卖现场)

参考资料:

丁煊淼,李安萍.《毛主席去安源》——一幅油画背后风云激荡的岁月[J].党史文苑,2023,(12):47-49.

侯一民.毛主席与安源矿工[J].新湘评论,2021,(06):66.

1 阅读:22

聪征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