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高明谋略,将平叛与用人轻松拿捏

米良史事 2023-12-08 08:49:39

历史上的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贤明的皇帝,你只知道他以兼听则明、善于吸纳臣下意见而闻名,但你知道他自己就是高明的决策者吗?今天这个故事就让你见识下李世民的惊人谋略。

贞观元年,李世民采取削减朝臣俸禄的政策,导致其父李渊在位时的许多封赏不作数了,使得这些曾经被封赏的人怨声载道。第一个跳出来反抗的人是燕郡王李艺,他手握8万雄兵,选择直接割据河北叛变。历史上没有李艺这号人物,他原名是罗艺,在武德三年被封为燕郡王,恩赐国姓李,这才有燕郡王李艺之说。兵部侍郎杜如晦收到战报,慌慌张张向皇帝报告。李世民先是一惊,转而轻蔑一笑。这么大的事,又是如何被李世民轻轻拿捏的呢?

李世民先是对罗艺进行的评价,说他有勇无谋,贪小利而忘命,难成大器。看来李世民压根没把罗艺当个菜。战略上藐视敌人,并不妨碍战术上重视敌人,接下来李世民做的三件事,真是高明。

第一,褫去赏赐,师出有名。他命杜如晦以自己的名义下诏,让长孙无忌担任行军总管,前去讨伐李艺,并将罗艺褫去李姓,褫去封王,诏书上写明是讨伐罗艺。这叫名正言顺,兴王师讨伐叛逆。

第二,假公济私,确定统帅。李世民把自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叫来,告诉他讨伐罗艺的安排。李世民告诉无忌,他的机会来了。他所以让长孙无忌担任行军总管,其实是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这次判决成功,那么他晋升到右仆射的位置就妥了。我们常说,给任务就是给机会,你长孙无忌就是皇帝的大舅哥也要有功劳,你什么功勋也没有,不然领导也没法替你说话。长孙无忌当然心领神会。

第三,面授机宜,制定策略。领导让你做事,可不是放手不管。要不胡头乱撞,把事情搞砸了怎么办。李世民告诉长孙无忌,罗艺为人凶狠残暴,不好对付,他不必和他死战,他的主要任务是阻止他和草原18部联合就行了。掌握机宜,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四,安排副将,配强队伍。接下来,李世民给大舅哥安排的副将叫薛万彻,这让长孙无忌很不理解。因为朝廷里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比如侯君集,迟敬德等,论能力和威望要比薛万彻强太多。还有就是,薛万彻曾经是罗艺的旧部,你派他去打罗艺,如果薛万彻生出别的心思,这不能不防啊。我们看李世民的用人之道,他认为薛万彻是个聪明人,他曾经是李艺的部下,但现在是在自己手下。他迫切需要向朝廷表忠心,此战就是他洗白自己的好机会,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薛万彻会联合罗艺谋反。同时,薛万彻也是最熟悉罗艺带兵和凉州城防的,所以派薛万彻出征是最合适的安排。

长孙无忌还要反驳,李世民在这一刻才闪现出其暗黑的冰山一角。他索性直接告诉长孙无忌:“你怎么就不明白,可以派尉迟敬德、侯君集做你的副手,等仗打赢了,他们会想,仗是谁打赢的,这是谁的功劳?而派薛万彻去,他正急于表示忠诚,根本不敢跟你去抢战功,那么战功不就落到了长孙无忌头上了吗?”不得不说,李世民不愧为皇帝,确实很有心计。

果不出所料,薛万彻到了战场之后,很卖力地在冲锋。长孙无忌看后非常满意,不过为了激励薛万彻,也为了防止其抢功,他还是要敲打罗艺。他微笑着对薛万彻说:“薛将军不愧是罗艺的部下,对罗艺的布防了如指掌”。直接说的薛万彻没脾气,只能更卖力地上阵冲杀,至于抢取功劳的事,想都不敢想了。而长孙无忌,只需安坐大帐,等着功劳从天而降了。不久,罗艺的军队被唐军打败,其本人被部下所杀,薛万彻获得皇帝信任,长孙无忌顺利晋升右仆射,至此实现了完美收官。

各位看官朋友们,你们觉得李世民的英明是靠自己决策还是靠听取纳臣下意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63

米良史事

简介:诠释经典历史,领悟百味人生。让你的停留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