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台湾前的国民党:“黄金十年”,国府买办们的全盛时期

战史威锋 2024-05-15 09:31:16

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时期,也就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1927年-1937年这十年间,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中国在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这十年,被称为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

在后世一些人的描述中,这十年是这样的:“中国已经开始步入工业化的起跑线,并以官僚资本及引进新组织新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经济成果”;“中国重化工业建设,主要以国防工业为核心”;“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奠定中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中国工业实力迅速进步,为八年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还有更为逆天的描述是在这十年“还研究过原子弹”。

如果不是因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打断了“黄金十年”,中国必定跻身世界强国!只是因为日本的侵略确实打断了“黄金十年”,实在是可惜!然而对于历史来说,没有“如果”,我们能做的就是看看“黄金十年”是否真的是那种成色十足的“黄金十年”,是不是真的可惜!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做一个强国,工业能力是必须的,现在是,以前更是。对于工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源和钢铁,两者构成了工业的血肉与骨架。“黄金十年”的成色怎么样,钢铁和能源其实是最能体现的。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能源,煤炭在1927年的产量2723万吨,到了1937年,煤炭的产量为3691万吨。虽然增长的幅度很小,可也是每年都在增长,即便是小步慢跑,那也是在跑,也确实是在发展中。即便在1931年东北沦陷后,在直接丧失了40%的煤炭产量的情况下,1932年依然保持了2683万吨的产量,并没有怎么受到影响!国府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只需要在之后几年把东北的煤炭产量加进来就行了!对于这种操作,真的是不服都不行,没有能力通过武力收复东北,那就通过数据收复东北!

至于钢铁产量,在1913年的时候是粗钢4.3万吨,到了1930年就只剩下1.5万吨了。“黄金十年”的开端就是这样,把大清留下的家底都败完了!当然,神奇的一幕在1931年以后上演了,1934年粗钢产量上升到5万吨,1935年26万吨,1937年56万吨。没啥好说的,继续通过数据收复东北!整个“黄金十年”,中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数据都是靠日本人给拉起来的,这个成色什么样还用说吗?

就这么些钢铁产能,刨除东北的钢铁产量,其中有很多产量还都是阎锡山,刘湘这些军阀贡献的,阎锡山的兵工厂一年能造将近数百门山炮,可见钢铁产量是绝对不少的。这也说明国府真正掌握的钢铁产量也剩不下多少。国府钢铁产量这么垃圾,怎么搞“黄金十年”的建设呢?既然造不了那就买!这十年其实国府有很多军工建设项目,手头的这些钢是肯定不够用的,于是从德国开始大量进口钢铁,只要是军用的几乎都全部依赖进口,毕竟要打内战,家伙事必须得好使。你说为什么国府不好好建钢厂自己生产呢?因为对于国府这样的买办政府来说,建钢厂太麻烦,周期长投入大来钱慢,远不如当买办轻松。

买办就是这样,从来不想发展产业,只想用最快的速度赚最轻松的钱。以煤炭为例,中国的煤炭那时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但是中国每年还要出口500万吨,然后再进口500万吨,这样里外里就是1000吨的煤炭流量,不要觉得这种操作无脑或者无聊,买办们就是靠着这种“进出口贸易”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国府,说实话还不如阎锡山这样的军阀,阎锡山自己建钢厂,自己造大炮。国府就是买买买!这样的国府甚至不如大清,大清快要亡的那些年,修了将近1万公里铁路,中国这10年只修了3000公里,这些铁路不用说,当然很多还是阎锡山这些军阀们刷的数据。而且,阎锡山修铁路每公里只花5千大洋,国府修铁路每公里造价将近4万大洋!这个价钱,不知道的还以为国府修的是高铁,就问你服不服买办们!

买办们的这种操作即便到了抗战,这种民族家国存亡之际都没有丝毫的收敛。1943年重庆18家铁厂倒闭了14家,4家钢厂倒闭了1家!这可是在打仗啊,正是这些厂子开足马力生产的时候,怎么就混到要倒闭呢?可不就是因为买办们觉得挣钱慢吗!坐等大批的美援就行了,还能从中捞一笔,反正不能从这些厂子搜刮到什么钱,死活自便吧!不要觉得魔幻,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买办们的职业操守,现在的乌克兰不就活成了这个样子吗?

四大家族:宋家

所以,国府买办们打造的这十年是个什么成色,已经很清晰了。没有能源和钢铁支撑,你连最基本的基建都搞不起来,还发展什么产业呢?当然,你说那时候国府没有任何发展,也是不客观的,你只要好好花心思找一找还是能找出来发展不错的产业,比如纺织业、粮食加工业、火柴业。十年发展不错的产业差不多也就这些了,我也是很贴心地把火柴业也当成产业放进去了。即便是这些产业,比如大中华火柴,华丰和记织造厂,也基本上都是在“四大家族”的控制下,也就是在顶级买办们的控制下。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买办们也会发展产业的啊,但是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些产业有这么几个特点,投资少,见效快,持续收益,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刚需中的刚需,毕竟再穷的人也没办法饿着肚子裸奔!

四大家族:孔家

买办们即便要搞产业,也只会找这种轻资产产业,对于能让这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重工业,理都不带理的。如果说国府是个习武之人,那么这个“黄金十年”国府就只是想练一练招式,独孤九剑?想多了,太复杂!练个广播体操就行了,连军体拳都不想练!至于那些虽然要花很多时间,但确确实实能够帮助自己登顶武林巅峰的易筋经、九阴真经,有多远滚多远,不要妨碍劳资赚钱!这十年,国府就是靠着已经练到100层,并且耍得炉火纯青的广播体操混迹于武林。而面对这样一个武林混子,连马保国都能轻松将其秒杀,东边那个逆练蛤蟆功的日本就不用说了,不揍你揍谁?

四大家族:陈家

而这些可怜的工业成果大部分还都是出自外资企业,说白了,这些数据都是军阀们、日本人、外资企业帮国府刷上去的,国府贡献了可怜的数据,顺便把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厚着脸皮当做自己的数据。真就是“虽然这场比赛我得了0分,但是我和科比合砍了81分”!这个所谓的“黄金十年”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买办们的“黄金十年”,绝对不是这个国家的“黄金十年”!

四大家族:凯申公的常家

凡事都怕比较,同样是十年,1949年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产业几乎没有,文盲率85%的烂摊子,到了1959年已经具备了工业基础,迈入工业国家的大门,可以造喷气式飞机、卡车、坦克。

国府真的得庆幸它只有“黄金十年”,新中国只能同样拿出十年作比较,使得国府的脸不至于被抽得太疼。如果是“黄金十一年”,1960年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如果是“黄金十五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如果是“黄金十八年”,中国的氢弹爆炸成功!如果是“黄金二十一年”,中国的卫星都上天了!

7 阅读:718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