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王雪峰/徐斌,最新Nature子刊!

MS杨站长 2024-05-13 10:09:36

第一作者:蔡丽艳

通讯作者:王雪峰、徐斌、Sebastian Riedel

通讯单位:同济大学、柏林自由大学

论文速览

由主族元素实现的氮气(N2)的固定和功能化一直很少见。本研究通过激光剥离硅原子与氢气在氮气基质中反应,实现了氮气分子中N≡N三键的断裂。

通过红外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确定了形成的四元杂环H2Si(μ-N)2SiH2、H2SiNN(H2)和HNSiNH复合物。研究发现,两个SiH2基团与N2的协同作用导致了最终产物H2Si(μ-N)2SiH2的形成。

理论计算表明,硅原子向N2的π*反键轨道贡献电子密度,并从π键轨道移除电子密度,导致NN三键的断裂。这项研究可能为氮气分子的活化和功能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图文导读

图1:小分子与硅烯的结合模式。

图2:在4 K下,激光剥离的硅原子与10% H2/N2混合物共沉积后的反应产物的红外光谱。

图3:在4 K下,激光剥离的硅原子与H2、D2和HD在过量固态14N2(15N2)中反应后的红外光谱,经过第二次λ > 220 nm辐照10分钟后的结果。

图4:基于B3LYP/6-311++G(3df,3pd)、CCSD(T)/aug-cc-pVDZ和CCSD(T)/aug-cc-pVTZ方法计算的A、B和C的几何结构。

图5:在B3LYP/6-311++G(3df,3pd)水平上计算的B + SiNN → A + N2的反应势能面。

图6:在B3LYP/6-311++G(3df,3pd)水平上计算的H2Si + N2 → C和SiNN + H2 → C的反应势能面。

图7:H2Si(μ-N)2SiH2的变形密度Δρ(1)-(4)的形状,对应于ΔEorb(1)-ΔEorb(4)和相关的片段轨道。

总结展望

本研究中,激光剥离硅原子与氢气反应,在低温氮气基质中实现了对氮气分子N≡N三键的活化和断裂,形成了稳定的四元杂环Si2N2体系。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揭示了硅原子与N2分子的协同作用机制,为理解氮气活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可能为未来氮气的功能化和活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文献信息

标题:N2 cleavage by silylene and formation of H2Si(μ-N)2SiH2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24-48064-z

0 阅读:47

MS杨站长

简介:德国马普所科研民工,13年材料理论计算模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