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姥姥给的压岁钱一直比奶奶给的少?”孩子不要比较要感恩

饭饭妈妈育儿 2024-01-29 15:24:25

最近宝爸建伟早上带着孩子出门上学时,经常遇到同时间段出门的邻居王阿姨。

王阿姨去年已经退休,他很好奇王阿姨这段时间为何还要天天早起出门。某天,建伟和王阿姨打招呼,他也终于解开了这个谜题。

原来,前不久王阿姨的老伴生重病,花了两人不少的积蓄。因为需要在家静养,老伴没有上班,家中便少了一份收入来源。

而王阿姨每个月的退休金并不多,临近过年,她想赶紧赚点钱,为家中置办满满当当的年货,和家人舒舒服服过大年。

正好小区附近有家公司聘请的外地保洁,因为家中有事,提前回老家了。经熟人介绍,王阿姨便补上了这段时间的空缺。

王阿姨还说,她的外孙女是兔年出生的,今年是女儿第一次带孩子回家过年,她得给孩子准备2000元的压岁钱。

此言一出,建伟的儿子凯凯便说:“我奶奶过年也会给我这么多压岁钱,但是我姥姥却只给我500元,王奶奶你比我姥姥可大方多了!”

对于这样的童言童语,王阿姨只是打趣了一句,便火急火燎地去赶公交了。

而建伟则沉下了脸,对儿子在外人面前口不择言的行为,以及这些会令姥姥伤心的话,感到非常生气。

建伟对儿子说:“你怎么这么计较?不管姥姥给你多少压岁钱,那都是她对你的爱。你要心怀感恩,而不是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长辈的爱。”

凯凯听后,默默低下了头,显然,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其实,我小时候和凯凯一样,也会比较奶奶和姥姥,谁给我的压岁钱更多,究竟谁更爱我。

我也曾经直接问过妈妈:“为什么姥姥给的压岁钱一直都比奶奶给的少呢?”

那时的我,每次收到姥姥的压岁钱后,总是猜测,姥姥给表弟的压岁钱是比我多还是和我一样?姥姥究竟是爱自己的外孙女多一点,还是爱她的孙子多一点?

面对我的问题,妈妈只是斥责了我不懂事,并没有告诉我答案。

长大后我才知道,虽然姥姥给的压岁钱,每一年都没有奶奶给的压岁钱多,但是姥姥对我的爱,并不比奶奶对我的爱少。

一直被姥爷宠着的姥姥,在姥爷去世后,只得靠贩卖她种植的蔬菜以及姥爷留下的几棵山核桃树为生。当时姥姥给我的压岁钱,是她几个月的生活费。

那时,尽管我妈总是把姥姥塞进我衣服口袋里的红包扔回去,姥姥每次都想尽办法地让我把红包带回家。

有时离别的车辆缓缓启动,她一边和我们道别,一边把红包从车窗外扔进来;有时她一边给我们整理行李,一边把红包塞进某个角落,待我们到家后才告知。

所以,老人对孩子的爱,我们并不能从他们给孩子的压岁钱的金额上窥知全貌。

孩子用金钱的多少来判断哪个长辈的爱意更浓的价值观念,也需要父母及时纠正。

为了让孩子能正确看待压岁钱的意义,也为了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以下几点,我们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

正确看待压岁钱,既是孩子的人生课堂,也是父母的素养体现

首先,不要当面打开红包

小时候,亲戚来家中拜访,送来一些礼盒、水果时,贪嘴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拆开纸箱。

但每次都被父母制止,说我不礼貌、没规矩。他们还告诉我,等亲戚走之后,我才能打开这些礼品。

红包也如同送上门来的礼物一样,需要等我们拜访结束,回到家后再打开。毕竟,孩子的素养就代表其父母的素养,代表整个家庭的素养。

曾经我遇见一个孩子,在收到姥姥给的红包后,当面拆开红包,还说了一句:“怎么只有200元?”

姥姥面色不虞,却也只好说句玩笑话掩饰尴尬,然后默默添上几张百元大钞,毕竟那是自己的外孙子,只能宠着。

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在收到红包之后,不要当着长辈的面拆开,否则是对长辈的不尊重,也显得我们的孩子没有教养。

其次,不要互相比较金额

我们带孩子去亲戚家拜年时,总是能遇见亲戚家中还有同时上门拜访的客人的情况。

若是同时间上门拜年的孩子较多,亲戚大多会给孩子们一同分发红包。

此时,我们要教育孩子,若是看到别的小朋友也有红包,我们不能私下或者公开比较红包的金额大小。

特别是我们在去姥姥或者奶奶家时,毕竟那时家里的孩子,不是孙子、孙女就是外孙、外孙女,小小的比较会引发一连串的家庭矛盾。

红包是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的典型代表,我们大多数是依据收到的压岁钱大小进行回礼。

除此之外,亲戚之间的亲疏远近、对孩子的喜爱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包给孩子的压岁钱的金额大小。

因此,任何比较都毫无意义,无论孩子收到多少金额的压岁钱,我们都要教育孩子心怀感恩,这不仅能体现孩子的优良品德,还能体现大人的心胸和素养。

写在最后

压岁钱,是长辈对小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很多时候,孩子对金额大小的计较,正反映了我们做父母的,对压岁钱金额大小的在意。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我们要以身作则,不要把金额看得过于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看到压岁钱背后的爱。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1 阅读:160

饭饭妈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知识分享,让你做个自信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