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发现的细节,可爱的郭襄竟如此冷血,难怪结局不如无脑的郭芙

鉴史先锋 2023-12-13 23:20:01

"承担天下,忠心耿耿" —— 金庸笔下,无人比得上郭靖奉献自我、保家卫国的大侠精神。然而,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却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包括其后代的悲惨命运。

在郭靖的后辈中,郭芙是其长女。她以浅薄无知闻名于世,以至于连聪明绝顶的黄蓉都屡次感叹并自嘲地评价道:“芙儿,你真是个脑子简单的孩子。”最年幼的郭破虏则几乎未被赋予太多笔墨,最终和郭靖战死襄阳城。

郭靖次女郭襄,后来成就非凡,一手创立了声名显赫的峨眉派。她继承了父亲的侠义之心,自此名垂青史。但当我们深度审视她的一生时,却发现她的结局并未比郭芙好多少。

郭襄终其一生,居无定所,充满辛酸与孤寂。金庸为何要为她构筑这样的人生轨迹?是因为在这位文学大师的眼中,她还不如她的姐姐郭芙吗?当我们重新寻味《神雕侠侣》,可能会有更深的感受。也更能理解金庸赋予每一个角色独特命运的深层用意。

按照常理,在同一对父母的教育下的兄弟姐妹,应当有相似的性格特点。因为他们的遗传基因,成长背景、受到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环境均大体相同。然而在金庸的笔下,郭芙和郭襄这对姐妹,性格差异却异常明显。

郭芙以其刻薄任性的性格而著称,常给人留下刁蛮任性的印象。相比之下,郭襄则给人直率开朗的感受。外表上看,这两个角色一个充满了缺点,而另一个则是满载了优点。

许多读者对郭芙的观感并不好。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她对待杨过的方式。例如,她在孩提时代便踩死了杨过的蟋蟀——对杨过而言,那是无价之宝。而她竟肆意将其摧毁,她踩碎的不仅仅是一个玩物,还有杨过的自尊。

更别提随后她又斩断了杨过的一条臂膀。这些都是读者们难以宽恕的行为。毕竟断臂无法复生,即使她的父亲也曾考虑过以同样的方式为儿女还债。由此可见,这一行为的恶劣程度。

郭芙甚至用冰魄银针攻击小龙女,让后者身中无法医治的剧毒。最终导致龙杨二人别离十六载。此外,她对待其他人物,如陆无双的严苛举动,同样反映了她性格中的无情和激烈。

相较于郭芙,郭襄似乎显得更为善解人意。尤其是在剧情的后半部,她成了每个人心中的“贴心小妹妹”。而她跟随杨过一起跳崖,并立下“誓不让杨过自毁前程”的决心。更是展现了她对朋友的深情和义无反顾的勇敢。

不过,正如文章开头所述,这些都可能仅仅是表象。要深入了解这些复杂的角色,读者才能真正领悟到金庸所描绘的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和心理变化。

《倚天屠龙记》中描写了郭靖一家最终的命运,充满了沉重与悲壮。郭靖为了国家安危,自己带着家人死守襄阳城,最终落的个与襄阳城共亡的悲惨结局。尽管这样,却并非所有的郭家人都在襄阳抵御外敌的浩劫中牺牲。

根据小说中的描述,襄阳城陷落的那一天,郭靖与黄蓉夫妇以及郭破虏共赴黄泉,而屠龙刀却不知下落。那时郭襄远在西川寻找杨过,无法及时赶回援助父母。就这样错失了和家人并肩作战的机会。

郭襄当时并不在襄阳,她心中只想跟随心爱的“好哥哥”杨过漂泊天涯,寻求一份意义不明的自由。

在评论这些人物行为时,不能简单地用道德标准来限制评论。“郭襄未能帮助父母守城”这一行为也不应简单的以对错来判定。小说中的其他细节描写,也许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郭襄这个复杂多面的角色。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她的性格中,那些或许会被视作“恶”的部分。

在《倚天屠龙记》里,郭芙对于妹妹郭襄的关怀与照顾自有她的方式。尽管这份关爱包裹着严厉的外壳,但她的出发点并未完全脱离对妹妹的爱护。

诸如那次在风陵渡口,当郭襄与陌生人交往数日,郭芙作为姐姐的焦虑与担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当她将这些行为转告给父母时,在她看来无疑是出自家庭责任感的行为。

但郭襄却对此事耿耿于怀,她的不满从她与张三丰的沟通中表露无遗。在继承“倚天屠龙计划”时,她未忘向弟子们提及姐姐的行为。她是这样评论郭芙的,因为天性鲁莽而未能获得父母的真传。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郭襄对于姐姐的不满和戒心。

当我们回顾《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叙述。会发现关于段智兴与瑛姑往事的解读,母女二人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黄蓉怀着尊重与平等的愤慨反对物化女性。而郭襄似乎对此事表现平淡,一笑置之。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她甚至提出了一种荒谬的看法。她认为瑛姑不过是作为物品交换的一部分。这种观念显然是对个体尊严的极大不敬。

郭襄的言论,不仅在当时,即便是放在当代也会被认为是不妥甚至是不道德的。她的这番话语使得她看起来缺乏同情心,漠视了瑛姑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感受。

虽然“小东邪”一名突显了郭襄那万人迷的俏皮魅力。但我们也不该忽略她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冷漠一面。在金庸的笔下,她未能终得屠龙刀。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她不断的遗憾与错失,似乎是对她性格中某些缺失哀愁的情绪慰藉。

那么在你心中,郭襄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呢?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你会选郭襄还是郭芙呢?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