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云南丨第134件小事:大理云龙白族吹吹腔散落在民间的唱跳艺术

云南文旅发布 2024-05-13 16:19:04

云龙县素有“中国吹吹腔艺术之乡”的美誉。白族吹吹腔又名“吹腔”“唢呐戏”“板凳戏”,主要流传于大理州云龙县白族聚居区域,是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以鼓、钹、锣、镲、梆子等打击乐器相配合的一种古老民族剧种,是云龙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独具艺术特色的少数民族剧种,也是散落在民间的唱跳艺术,承载着白族儿女心中浓浓的乡愁、深深的乡情。2021年6月,云龙白族吹吹腔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云龙白族吹吹腔按艺术形态分有“袍带戏”“武打戏”“生旦戏”“丑角戏”“生活戏”“现代小戏”等,讲究手、眼、身、法、步,有完整的表演程式、身段,有固定角色脸谱。唱词别致,韵律独特,表演时汉白夹杂,汉字白音,唱词句式多为“三七一五”格式,是白族民间特有的“山花体”格律,曲调字多腔简,叙述性强,节奏较为自由,形成又说又唱、讲唱结合的韵律风格。表演分“文场”“武场”两种。云龙现存300多个传统剧目,10座古戏台,8个农村业余组织的吹吹腔戏班,1个专业的吹吹腔艺术团。

云龙白族吹吹腔较好地保留了传统的艺术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特色,通过吹吹腔表演,白族的戏曲文化、绘画艺术、雕刻技艺等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为白族的历史、民间艺术、文化精神以及中国民族戏剧的发展等领域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在云龙,无论是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还是起房竖柱都要演唱吹吹腔,表现形式上既有古戏的传承,又有现代戏的融合,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彰显出非遗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文 李美溶 整理

图 云龙县文化和旅游局、余晓娇、杨子宣

设计 张楠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华芳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0 阅读:0

云南文旅发布

简介:云南省文旅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