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七国企图“瓜分”中国,美国:我不同意

南斋孤风中 2024-04-17 21:15:42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固守着传统与规矩,不愿意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

西方国家却像一群精力充沛的青年。

他们搞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又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仿佛一夜之间,世界就变了样。

而清朝的统治者们。

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对外界的变化视而不见。

就像是闭门造车的木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有了飞机和汽车。

随着时间流逝,西方国家目光开始越过重洋。

他们看着清朝,就像是看到了一块未被开发的宝地。

就像是饿狼看到了猎物,纷纷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准备对这块曾经辉煌的大清帝国下手。

1894年,甲午战争,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将清朝的自信和骄傲,打得粉碎。

与日本的《马关条约》签订,就像是在这场风雨中,清朝不得不摘下皇冠。

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

它让清王朝这个曾经的巨人,变成了需要被人保护的孩子。

而那些曾经的“学生”——西方国家,却成了世界的“老师”。

这不仅是对清朝的警示,也是对后来者的提醒。

拿着刀叉的西方列强

19世纪末的大清帝国,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被西方列强拿着刀叉,虎视眈眈地围观着。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清廷就像是一艘破旧的船,不断在风浪中摇晃。

战争赔款,如同沉重的石头。

一块块压在船上,让人民的肩膀越来越弯。

义和团运动,就像是人民的一次集体呐喊。

他们用粗糙的拳头,向世界宣告他们不愿再被压迫。

而在宫廷深处,戊戌变法的失败,就像是一场华丽的烟火,最终化作了灰烬。

光绪帝,被软禁在瀛台。

他的眼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就像是一只被关在金丝笼中的鸟儿,渴望飞翔却又无法挣脱。

这个时期的中国,就像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

各种势力在其中翻腾、碰撞。

有的想要维护旧秩序,有的渴望变革,有的则是外来的掠夺者。

慈禧太后,这位大清帝国的实际掌舵人,心中充满了对西方列强的怨恨。

朝堂之上,守旧的大臣们巧舌如簧,他们将义和团的团民描绘成了神兵天降,仿佛他们真的能够“刀枪不入”。

慈禧太后听着这些话,就像是听老人讲述神话故事一样。

半信半疑,却又带着一丝期待。

慈禧太后在大臣们的怂恿下,竟然真的决定借助义和团来排外。

然而,现实总是比神话更加残酷。

义和团的团民们,虽然勇气可嘉,但他们手中的大刀长矛。

怎能抵挡得住,八国联军的火炮和机枪?

这场闹剧,最终以悲剧收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决策而停留。

如入无人之境

1900年10月17日,北京城的街头显得异常安静。只有秋风卷起落叶的声音,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这位八国联军的总指挥。

骑着高头大马,率领部队。

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北京城。

这座城市,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到处都是清军的顽强抵抗。

事实上,自从联军在天津一举摧毁了义和团的势力后,他们的推进速度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一路畅通无阻。

那些曾经在京城中,威风凛凛的八旗子弟兵。

在联军的火炮面前,就像是纸糊的老虎,一触即溃。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选择了避其锋芒,悄然离开京城,前往热河避暑山庄。

仿佛在那里,可以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

他们的离去。

让这座曾经繁华的京城,更加凄凉。

饿狼的瓜分

在北京城被搜刮一空后,英国率先提出了将中国土地瓜分的建议。

这些西方国家,就像是一群饿狼。

围绕着已经虚弱的猎物,准备随时扑上去,将其撕成碎片。

这个提议,立刻引来了俄、德、法等国的争相支持。

1900年的北京城,八国联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而美国却像是个局外人,对英国提出的瓜分中国的建议,摇了摇头。

这不禁让人疑惑,美国人这是怎么了?

难道突然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还是良心发现不想趁火打劫?

显然不是。

美国当时的心思,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

其一、美国本土与中国相隔甚远。

如果真要占领一块土地,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想象一下,横跨太平洋去守一个遥远的岛屿,就像是在自家后院里养了一只永远也喂不饱的宠物,不仅耗费巨大。

而且一旦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二、当时的美国虽然野心勃勃,但在八国联军中却是个“小弟”。

英国、俄国、德国这些“老大哥”们,个个实力雄厚。

而美国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真要瓜分中国,按照实力来分配。

美国能分到的蛋糕,可能连塞牙缝都不够。

其三、如果瓜分了中国,那么之前与清朝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就会变成废纸。

美国在华特权,也将不复存在。

这就像,是本来已经到手的糖果。

突然要被其他小朋友抢走,美国自然不乐意。

最后,中国的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如果真的被瓜分,那引发的混乱可不是一般的大。

美国担心,这样不仅会损害他们在中国的利益,还可能波及到他们在亚洲的其他利益。

这就像是一场赌局。

虽然赢面很大,但风险也同样不小。

所以,美国反对瓜分中国的真正原因。

其实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精心计算。

他们并不是不想从中国这里分一杯羹,而是想要以一种更加稳妥、成本更低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大利益。

当时,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纸文书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在这份条约中,各国的赔款比例被明确划分:

俄国28.97%、德国20.02%、法国15.75%、英国11.25%,瓜分了大头。

美国发现自己的份额并不如预期那般丰盛,只占到了7.32%的赔款。

甚至还不如日本的7.73%,这让他们感到不甘。

是不是应该换个玩法,自己能得到更多?

于是,提出了一个“完美”计划:

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让中国人为他们工作。

然后再把制成品卖回中国。

这样一来,既省去了占领和管理土地的麻烦,又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利润,实现“躺赢”。

最后,这个计划得到了八国联军的同意。

自此,清朝虽然千疮百孔,却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这段历史,是一个痛苦的教训,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国家强盛的必要性。

但,中华民族的脊梁没被压弯,如今终迎来了曙光。

1 阅读:130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