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东吴的夺取荆州的策略?

历史调研室 2023-12-10 15:15:57

首先要先明确一点,魏蜀吴是不同阵营的割据政权,都是有其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无可厚非。因此本文主要从东吴本身的战略抉择方面,讨论偷袭荆州的正确与否。

一、对刘备实力的错误认识。

孙吴对刘备的荆州政权的预估过高。从军事战略角度讲取下荆州没错,但是形势上分析是极其错误的。自赤壁后的基本态势并没有随着刘备攻取益州后而发生改变,仍然是曹强,孙刘弱。

特别是220年吕蒙夺荆州,刘备都还处在消化新攻取的益州的阶段,距离公元210年,刘备不过才实际统治荆州10年,期间还经历了大部分荆州班底是抽入巩固益州,215年孙吴还派兵攻击荆南,刘备迫于曹操攻汉中压力与孙吴签了湘水之盟,让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实力上升确实有限。

关羽败走麦城

但孙吴看到刘备新下汉中,曹操铩羽而归,而关羽又在襄阳打出了水淹七军的史诗级胜利,曹操的五分之一的野战军尽失,“威震华夏”之名响彻了大汉天下,许昌附近义军云集响应。

孙吴据此便错误预估形势,认为刘备实力已超越曹操,此吴蜀联盟的路线已经过时,联魏伐蜀的路线才更合时宜。

二、执意斩杀关羽,与刘备彻底决裂。

关羽作为刘备政权里毫无疑问的二把手、义兄弟,其本身便是荆州势力代表,还手握刘备手底下最精锐的荆州野战兵团,孙权却下令“羽过即斩”,自然招致刘备的极度愤怒。

《三国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盛怒一词,可想而知这在刘备眼里必然是不死不休的争斗了,而孙权听闻刘备起兵还想求和,简直是可笑。

刘备伐吴

三、袭取荆州后的战略模糊

最关键、也是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孙吴上下对夺下荆州后的战略选择不清楚。孙权仅袭取荆州、取得夷陵胜利后的220年,曹仁被召回宛城、襄阳空虚之时,乘机派部将陈邵占领襄阳的唯一战果(并且很快又丢了),其余时间都相当于“挂机”或给对面刷人头的状态,无愧后人嘲讽为“孙十万”的名号。

后面的打合肥也只是贯彻划江而治的目的,更别提复现关羽北伐“威震华夏”的成绩。

而经此荆州、夷陵大战,蜀汉政权不仅失去了北伐的重要支点,更失去了刘备这一灵魂人物,孙权势力彻底退化为割据势力,孙刘政权自此在事实上都丧失了与曹魏争霸的机会和资本。

由此可见,评价东吴夺荆州属于“战术上的小成功,战略上的大失败”,是极其中肯的。

孙权

感谢您的观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请点个赞吧!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 zwz
    2023-12-10 20:38

    [得瑟]老赖该死

历史调研室

简介:靠谱的历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