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起跑,山东为何瞄准开放与招商?|大鱼财经

新黄河 2024-02-19 21:20:32

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全国拼经济的热潮已然掀起,多个城市同时召开“新春第一会”,释放了拼经济的不同发力点。

放眼山东,2月18日,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召开,旗帜鲜明地将目光锁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

经济总量已然跃上9.2万亿元新台阶的山东,为何大张旗鼓擂响大开放、大招商的战鼓?这一风向标背后,山东有何深意?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一)

拼经济,离不开持续稳定的新增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显著。

作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龙头”、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迈上9.2万亿元新台阶,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力更强劲。

不过,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演进,经济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复杂。据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展望报告分析,全球经济面临30年来增速最慢的5年。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稳住经济基本盘,稳中有进,是不小的考验。

面对一系列新变化,山东持续发力“三驾马车”。

过去的一年,山东努力提振消费,共发放消费券9.2亿元,拉动消费172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41.8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山东消费强劲。特别是,文旅市场“热力值”飙升,重点监测的200家景区接待游客2649.1万人次,营业收入11.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2.3%、93.2%。山东消费市场的“热辣滚烫”可见一斑。

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有效手段,山东在投资领域的努力也未间歇。去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占比超过57%。特别是在重大项目领域,1.5万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万亿元,3922个项目建成投产。

不久前,山东发布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包含项目2000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可以说,在山东,消费与投资“两驾马车”正滚滚向前奔跑。

放眼出口,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山东外贸在2023年展现了充足的韧性,全省进出口总值3.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增量居全国第2位,整体规模居全国前列。其中,出口1.94万亿元,增长1.1%;进口1.32万亿元,增长2.7%。

从全国看,外贸是山东发展的比较优势,2021年出口增速高达34.8%,2022年出口体量约占全省GDP的23%。然而,在当前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山东出口增速也在放缓,拉动作用有所减弱,稳住外贸基本盘是山东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此也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大势深刻影响着山东。面对不确定性,正处于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关键时期的山东,走在前、向未来,寻求更大更稳的新增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扩大开放、狠抓招商,不断引进新变量、培育新动能、塑成新优势。

“随着经济规模迈上9万亿,山东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也到了攻坚阶段。在这种时候,走在前开新局,必须靠发展。除了自身的艰苦奋斗,还得借助外力,把山东放在全国、全球整合资源。”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认为,如何把山东的比较优势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全球化体系结合起来,在更宽更广范围内展现山东优势,吸引资源进入,这就需要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引资,这也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在新阶段,破题高质量发展,开放、招商大有可为。

实践表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之相适应、相配合。

山东靠开放走到今天,以开放铸就辉煌。2023年底,泉城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5年来,山东GDP增长了388倍。其中,山东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值从0.03亿美元到4812.4亿美元,增长16万倍。开放的力量无疑助推了山东经济的持续跃升。

招商引资对区域经济繁荣的助推可谓“立竿见影”。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在山东的投资成效显著,在山东省内产业链吸附了近400家上下游企业。2月18日,比亚迪集团山东省总经理徐磊告诉新黄河记者,去年,比亚迪在山东的5个基地总产值已超400亿元,今年这些基地总产值预计将达500亿元。

未来这些基地的增长潜力可观。以落地济南起步区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为例,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40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超过3万人。

从单一城市看,以临沂市为例,两年来招引工业项目2274个,完成投资1280亿元,这些项目去年已实现产值887亿元、税收35亿元,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助力工业经济首次成为第一税源。

放眼整个山东,2023年共招引落地项目4909个,到位资金7667亿元。

除了这些直观数据,招商引资对于产业结构的重塑或升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济宁市以宁德时代落地为契机,相继引来投资100亿元的亘元新材料、投资50亿元的厦门金龙零碳交通产业园等17个上下游项目,中国北方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基地呼之欲出;菏泽市以山东二叶项目为链主,先后招引6个延链补链项目,总投资80多亿元……

一子落,全盘活。仅从这些案例即可感受到,开放、招商引资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今,山东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拉动高质量发展,可谓以进促稳、抢抓发展机遇的关键一招。

眼下,山东正努力让开放成为新时代山东最鲜明的标识、最突出的特质、最显著的优势、最强劲的旋律,希望以高水平开放纾发展之困、聚创新之势、汇合作之力;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带动就业,增强发展后劲。

“开放与招商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大。破解目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山东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通过更大的平台,跳出山东看山东。在高质量发展中,山东竞争所面对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产业定位,需要在全球视野中找到山东的位置,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刘德军认为,开放是前提,没有高水平开放就没有高质量的引资。

(三)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无论是高水平开放还是高质量招商引资,只要方法得当,必能事半功倍。

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18年来先后在日照增资27次,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建成了世界领先、中国最大的浆纸纤一体化生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阿斯利康短短1年间,从最初的4.5亿美元投资,又追加2.5亿美元,如今在青岛总投资达7亿美元……

这些外资企业看好山东选择山东背后,除了山东市场的吸引力,与山东招商方式方法、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在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总经理林骁看来,山东办成了很多外省办不成的事情,跑出了外资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取得施工许可的“山东速度”。

敢做,更要善为。

在刘德军看来,开放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无形的开放如政策、服务、理念等,这些是前提;着眼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还要构建互联互通通道、平台等有形载体。拥有产业链支撑、配套以及未来产业基础等,才能找到点让外资企业进入山东。高水平的开放,在推动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应该打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

其实,在这些方面,山东已在探索更合适的路径——在高水平开放方面,以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高质量招商引资,则朝着招引视野理念高、方法机制高、产业层次高和项目质量高努力。

从山东发展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是稳定外贸基本盘、培育外贸新动能。今年,山东将深入开展“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全年安排境外展会263场次。

营商环境是扩大开放的“金字招牌”。今年,山东将推广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和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加快“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个大项目,往往能带来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在高质量招商引资方面,山东靶向招引特点凸显,既注重数量、规模,更看中质量——看项目“吨位”,更看“含新量”“含金量”,意在通过招商引资接产业链断点、补短板、拉长板。

在招商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精准上门招商势在必行。山东将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企央企等“实力派”和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潜力股”,盯紧靠上、主动对接,把企业车间和企业家办公室变成招商洽谈地。

“招商引资一定要对产业提升、产业形成有引领促进作用,对打造产业生态有提升和补充作用。在招商方式上,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考虑系统性,不能再走单打独斗的路子,避免恶性竞争,减少内耗。”刘德军表示。

如今,山东大开放、大招商的号角已然吹响。春意萌动中,山东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招商的突破赢得动能的突破。接下来,只待持续“施肥”深耕,静候丰收。

记者:黄敏 校对:王菲 编辑:赵晓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