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诸葛亮和曹操都曾以貌取人,为何蜀汉人才凋零、曹魏人才鼎盛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4-02-08 16:02:25

▲隆中对

在《三国演义》(第38回)“定三分隆中决策”中,作者罗贯中以诸葛亮出山辅佐为转折,开始书写刘备集团的迅速崛起之路,悍将如黄忠、魏延、马超、严颜、雷铜等相继投入麾下,谋臣如庞统、尹籍、刘巴、黄权等相继来归,一时间刘备蜀汉集团人才济济,地盘也从江夏一郡扩展到跨有荆、益两州,实现了“隆中对”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谋划。

但到了蜀汉后期,却逐渐人才凋零,甚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虽然数次起兵北伐,却每每出师不利。这一方面是由于敌强我弱,加之蜀后主刘禅非可辅佐之明主,另一方面也因为从刘备、诸葛亮等开始,就没有坚持“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反而经常以相貌取人。

▲庞统醉理耒阳

刘备以貌取人,险些错过大才凤雏

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无双国士,荆襄九郡早有传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在对待这两个谋士时的态度和做法却有着极大的反差。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极尽诚意请出隆中的;而庞统主动上门投靠,因“见玄德,长揖不拜”,加之“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也不悦”,最后竟然仅仅将其发配在耒阳小县充任县令。

后来闻听庞统终日饮酒为乐、不理政事,刘备还命张飞与孙乾去耒阳巡视,准备看情况对其进行处置。好在庞统确有真才实学,1日内将堆积两月的公务处理的妥妥帖帖,让张飞等人大开眼界,加上诸葛亮巡视返回,也对庞统大加赞赏,刘备这才转变态度,对其委以重任。可惜,在入川初期,庞统就被蜀将张任乱箭射死在落凤坡,提前陨落。

▲魏延果然反叛,但立即被诸葛亮生前预留后手解决

诸葛亮看相取人,最终要了大将魏延性命

诸葛亮虽然是一代命相,但也有以相貌辨别人才的毛病。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大将魏延的态度上。“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时,魏延杀了太守韩玄,救下了“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献了长沙城,立下大功。可惜,只因诸葛亮看他后脑有一块所谓的“反骨”,刚刚见面就命刀斧手将其捆起来问斩。“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顾先斩之,以绝祸根(第53回120页)。”

也正因为诸葛亮这一主观臆断,竟然在魏延身边提前埋伏下马岱这一杀手锏。诸葛亮身死五丈原后,魏延也迅速被处决,此种手段和行为,又怎么能让其他人不后脖颈发凉呢?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脑袋后面的那块儿骨头不被看成反骨,也正是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常做法,久而久之,使得蜀军中人才更加匮乏。当诸葛亮积劳成疾而病逝后,蜀国就显得后继无人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北方广阔之地

曹操也曾以貌取人,但可供选择的人才太多

其实,作为刘备、诸葛亮的最大对手,曹操其实也有以貌取人的毛病,比如司马懿就因为有“狼顾之相”,长期不受其重用。但曹魏集团毕竟地盘广袤,占有青、幽、并、冀、徐、凉、豫数州之地,可供选择的人才更多、范围更广,而且曹操对于自己需要的人才一向非常宽容谦逊。

如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闻听袁绍谋士许攸倒戈来投,遂“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使得许攸感激之余,将袁军屯粮所在地——乌巢及守备情况和盘托出,曹军连夜火攻乌巢得手,使得袁军无粮而大乱,最后10万精锐仅数百骑退回黄河以北,此后再也无力南下争锋。

0 阅读:2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简介: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