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孙权犯下关键错误,曹魏逆袭大胜

隐真历史 2024-03-09 21:52:48

逍遥津之战发生于公元215年,交战双方是曹魏和孙吴。孙权率军十万北上围攻合肥,而合肥守军仅七千,被吴军包围后,城内人心惶惶。此时合肥守将张辽、李典、乐进等打开曹操此前密封的信件,得到了作战安排,即张辽、李典进攻,乐进防守。张辽主张先出兵打击吴军士气,李典表示支持。

于是张辽连夜从守军中组织八百人为敢死队,以牛犒赏众人,于翌日凌晨亲率敢死队出城迎战。他身先士卒,击杀数十人,斩杀两名吴将,大喊着自己名字冲向吴军中军,而孙权不知道张辽来意,被拿着长戟的兵士护卫在一处土丘上。张辽等无法靠近,便喊叫孙权出阵搏杀。孙权对此受惊不敢回应,但见张辽势弱便让手下兵士将他们重重包围,张辽见此就在将士保卫下立即突围。

孙吴在接下来的攻城战中因为士气不够高昂加上合肥城墙异常坚固,也未取得成果,于是孙权打算撤军休整。孙权在此时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他令大军先行撤退,自己押后,这给了张辽一个绝佳的机会。张辽令城中的守军尽数出击,全力阻击孙权的军队。孙权此时发觉不对已为时过晚,张辽再次冲锋到了孙权的身旁,孙权率军只得逃向逍遥津,但是逍遥津的桥梁已被损坏,若不是孙权身边护卫令马匹飞渡过河,恐怕孙权已折戟在逍遥津了。至此,逍遥津之战曹魏军队大获全胜。

孙权在逍遥津之战中犯了一些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在战争开始时,孙权低估了曹军的实力,情敌冒进,率领大军围攻合肥,没有充分考虑到曹军的防守能力和可能的反击。他在撤军时亲自断后,没有及时撤退,陷入危险境地。孙权在作战中缺乏协调,各部分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没有准确判断战场形势,没有意识到张辽的敢死队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威胁。

此战过后,东吴军队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曹魏则士气高涨,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也让合肥成为了东吴的一个心病。此后的数十年间,东吴多次进攻合肥,但都未能攻克。逍遥津之战的胜利让曹魏在长江以北的统治更加稳固,也为后来的曹魏灭蜀、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0 阅读:15

隐真历史

简介:从另外一种视角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