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为何雍正不再用潜邸的太监高毋庸而会继续选用李德全?

小岛知风 2024-01-23 11:54:36

如果喜欢看历史大剧《雍正王朝》的观众,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四爷胤禛在继位之前也就是还当雍亲王的时候,他身边服侍他的太监是高毋庸,而当他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之后,却发现他身边服侍的太监又变成了康熙时代的李德全。

那么为何雍正继位之后不继续用服侍自己多年的高毋庸,而是继续任用了李德全呢?而且在雍正继位之后,高毋庸就不再出现了,高毋庸又去哪了?

其实在剧中神机妙算的邬思道早就给出了答案,下面就来说说为何雍正不再用高毋庸而继续重用李德全的事情。

在雍正登基之后,他的谋主邬思道归隐江湖,在邬思道临走时,十三爷怡亲王胤祥前去送别,当时邬思道就跟胤祥说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叮嘱胤祥以后在雍正身边要有伴君如伴虎的意识,不能再像以前似的拿他当四哥看待。

在与胤祥的谈话中,邬思道就说过曾经那些在潜邸替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都得消失,这些消失的人里就包括了高毋庸。

仔细观看这部电视剧就会发现,曾经在雍正潜邸服侍他的人,最后除了狗儿李卫凭借极其机敏和忠诚获得重用,邬思道凭借超人的谋略成功退隐之外,其他人基本都不再出现了,高毋庸就是属于不再出现的人了。

在雍正还是雍亲王时,高毋庸是雍亲王府的太监总管,是当皇子时的雍正身边最得力最贴身的心腹太监,在通常情况下,雍正下达的任何命令都由高毋庸去传达执行,所以雍正在当皇子时的那些私事、密事、好事坏事、大事小事高毋庸是都一清二楚,这也是高毋庸最后不再出现的原因。

在两件事上最能体现高毋庸帮雍正办了太多不为人知且不够光明的密事,第一件事是当初雍正没有听从邬思道的话,擅自在康熙面前请求接下了刑部官员集体受贿的“宰白鸭”案,邬思道得知后很生气,嚷嚷着说道:“言不听,计不从,不去何为!”

随即邬思道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离开雍亲王府,连他喜爱的年秋月出面相劝都拦不住,年秋月一看拦不住邬思道要走,于是赶紧就把事情报告给了雍正,可是雍正听后却没有亲自去劝邬思道,反而意味深长的让年秋月转告邬思道,让他等两天再走,过了两天如果他要还执意走,雍正都不再拦着的。

年秋月离开之后,雍正就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是让高毋庸在一个密室内放满了炭火,然后他进屋里待了很久,直到满身大汗才出来。这还不算完事,在极热的环境中出来之后,他又让高毋庸给他打满了一大桶凉水,随即他咬着牙跳进了冰水桶里,冰冷的水冻得他忍不住大声呼喊,即便如此他依旧扎进冷水中。

雍正这一冷一热给自己找罪受,就是为了把自己弄生病了,这样他才有理由推脱掉去审理调查“宰白鸭”案。

果不其然,很快雍正就把自己整感冒了,事后包括康熙在内都只知道雍正是得了伤寒之病了,康熙还特意派御医来给雍正看病,除了高毋庸和邬思道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个伤寒病是雍正故意自己做出来的。

这件事是雍正在整部剧中做的最为隐秘和腹黑的事情,这件事雍正几乎瞒过了所有人,连康熙后来还感叹的说道:“四阿哥这个病生得真不是时候。”

而这件事高毋庸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因为是他从前到后帮助雍正做出了风寒病,所以他是完全知道的。即便是邬思道也是后来听说雍正生病之后,才会心一笑,没有再提过离开雍亲王府的事。邬思道肯定是知道雍正这病是自己整出来的,但具体过程也不如高毋庸知道的清楚明白。

第二件事就是高毋庸替雍正秘密处死了潜邸奴才坎儿高福,当初坎儿高福和狗儿李卫还有翠儿三人是一起长大的伙伴,在江南水患爆发后,他们的家乡遭了灾,三人被迫沦落成了乞丐,正好遇到了前来办差的雍正和胤祥,雍正怜悯他们,将三人收入门下,并给坎儿起名为高福,给狗儿起名为李卫。

高福和李卫其实都暗恋翠儿,但是后来翠儿和李卫暗中相好了,李卫还被外放当官了,而高福却什么都没得到,因此他逐渐心生嫉妒和恨意。

后来高福为此醉酒后,被八爷胤禩府上的管家花了几千两银子和一个女戏子收买了,高福就将雍正抄万永当铺获取《百官行述》的整个过程以及郑春华没死的秘密和盘托出,因此胤禩就掌握了雍正的致命弱点,胤禩一直准备找机会打雍正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高福背叛雍正的事情被胤祥查到了,雍正与邬思道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将计就计,利用高福传递假消息摆胤禩和太子胤礽一道,因此邬思道后来在套问高福话时,曾对他承诺雍正不会追究背叛一事。

结果当高福按照雍正和邬思道的指示把消息传递给胤禩之后,雍正都没和邬思道商量,直接就派高毋庸给高福送去一杯毒酒,让其自己了断。临死前高福还喊着要见邬先生,高毋庸却对他说道:“邬先生不想见你,你快点喝下这杯酒吧,喝下去你就再也没有痛苦了。”

因此绝望之中的高福喝下了毒酒领了盒饭,邬思道在得知高福被毒杀后,悲痛的感叹道:“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也是通过这件事让邬思道看清了雍正的狠辣一面,所以邬思道才打定主意要在雍正登基之后就归隐江湖。

而从这两件事也能看出来,高毋庸帮雍正办的事都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是雍正极为隐秘甚至还有些肮脏之事,雍正继位之后就是皇帝了,邬思道就曾说过“天子没有私事,要行正大光明之道”。

所以像高毋庸这种专门替雍正办私事甚至是脏事的人是属于上不了台面的人,雍正成了皇帝就要行光明正大之道,高毋庸肯定是不能再用了,因此高毋庸也就只能消失了。

李德全却不一样,李德全一直是康熙身边的大太监,服侍了康熙几十年,是康熙的心腹太监。在外界都传言雍正得位不正时,雍正能继续重用李德全,这不正好打破了这个谣言。假如雍正真是得位不正,他就应该让李德全消失,所以重用李德全有利于雍正清除负面舆论。

其实李德全也是一个人精,当初他是大学士明珠从保定选来的太监,个子高挑,面相也忠厚,伶牙俐齿,会办事,斗鸡、熬鹰、遛狗、粘知了这些娱乐业务能力都很强。

最关键的是李德全也是个奇人,每天只睡一两个时辰就足够了,精神头特别好,康熙什么时候需要他,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而且他的按摩手艺还很高超,每当康熙疲乏之时,李德全只要上手一捏,康熙立刻就舒服了。所以像李德全这样充电五分钟能待机一整天的人,还很会服侍人,康熙自然喜欢用他了。

由于康熙逐渐离不开李德全,因此李德全在年轻时就开始颇受重用,受到康熙的喜爱和器重后,当时还年轻的李德全就飘起来了,不过很快他就掉了下来,不仅摔了下来还长了教训。

让李德全长教训的人就是都让康熙脑袋疼,后来收复台湾的福建总督姚启圣。当初康熙圣驾北巡到三里河马场,康熙命人在此休息,实际上康熙此行的目的是会一会被贬官到这里的姚启圣,因此康熙就派李德全去传召姚启圣觐见。

李德全得了这个差事之后就高兴坏了,他认为自己终于离开皇宫到民间了,这也算是钦差大人了,于是他飘飘然的带着两个小太监骑着快马冲进了城。结果进城后在集市上,李德全的马撞倒了一个老太太。

当时的李德全已经飘得不行了,他撞完人之后态度很蛮横,这时候人群中的姚启圣就站了出来打抱不平,要求李德全下马道歉并赔偿老太太。

李德全不知道姚启圣的身份,也不惯着他,上去就甩了他一马鞭,打完人之后,李德全还问姚启圣在哪,李德全当然不知道刚才挨打的人就是姚启圣。

姚启圣一看李德全打听自己的所在,于是就有了计划,他就带着李德全等人走到了自己官衙,然后他进内堂换了官服出来,就派人把李德全等人押起来,并当堂把李德全的屁股打开了花才放他走。

李德全回去之后就在康熙面前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还称姚启圣明知道他的身份还打他,这是打狗都不看主人。

于是康熙就派侍卫把姚启圣抓了过来,姚启圣见到康熙后,依然是一脸傲气,昂头跟康熙说明了事情原委,康熙这才知道是李德全有错在先。随即姚启圣又摆出了要和李德全同归于尽的态度,他表示自己打了颁布圣谕的太监罪该万死,但是李德全欺压百姓也应该一并处斩。

这下可把李德全吓坏了,他这才知道姚启圣可不好惹,最后幸亏是大学士索额图求情打了个圆场,李德全才平安无事,姚启圣也被康熙带回京城获得重用。

从此之后李德全就懂得了低调收敛,他办事更加小心翼翼,对谁都是客客气气,再也不敢随便得罪人了。而他服侍康熙也越发卖力,几十年如一日,在原著小说中李德全更是称自己生下来就是服侍人的,什么都得会两下子。

所以李德全一直在康熙身边服侍,早已经锻炼出来皇帝身边近侍的大局观,最能体现李德全的大局观就是一废太子前夕,康熙圣驾去热河狩猎,康熙由于被诸子夺嫡整的心烦意乱,连续喝了六天的鹿血并翻了妃嫔的牌子,最后是李德全看不下去,哭着跪求康熙不要在翻牌子了。

当时李德全哭着跪在地上苦苦劝谏说道:“万岁爷,您已经连续六天了。今儿晚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奴才知道您心里烦,可您的龙体是咱大清的根本!万一圣体欠安,怎么得了哇!在这个事儿上,奴才再不说话,还有谁能说话呀……”

是李德全的一番哭谏康熙才不再晚上爬到妃嫔身上去发泄,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李德全很有大局观念,他知道该如何服侍好皇帝,这是高毋庸所不具备的素质。

毕竟高毋庸只是王府太监,雍正如果用了他,还得继续在从头锻炼他,哪如早就被康熙锻炼出来的李德全用着顺手,所以高毋庸最后被李德全取代而被雍正弃用了。

其实高毋庸和李德全之间的差距就是所处位置不同,高毋庸是皇子的近宦,李德全那是皇帝的近宦,高毋庸这么多年帮雍正办的都是密事和脏事,李德全是替康熙传达圣旨,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

雍正弃用高毋庸而重用李德全,也说明了他从皇子到皇帝的变化,如果细心地观看会发现在剧中雍正继位前和继位后完全是两个人,雍正继位之后整个人的气场都完全不同了,所以注定了雍正要和代表着自己过去的高毋庸说再见,高毋庸不再适合雍正,而一直服侍康熙的李德全才成了最适合雍正的人。

2 阅读:2451
评论列表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