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已事实死亡,老人甚至看不懂电视!中国也曾差点被“西化”?

宇宙天文馆 2024-05-15 21:41:11

日语是日本人的骄傲,也是他们的文化符号之一。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语正在逐渐走向没落,甚至老一代的人也开始难以理解电视等媒体中的语言。

2013年,一位日本老人因为看不懂电视台的“外来语”,直接起诉了电视台,要求电视台赔偿精神损失费141万日元。

为什么日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日本老人却看不懂了?难道日语真的名存实亡了吗?

日语的诞生

关于日语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

一种还是来源于北方移民,也就是阿尔泰语言,但是这个说法已经被否定了;

一种认为属于达罗毗荼语系,也就是印度南部的语系;

还有人认为,日语来源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美国学者白桂思则认为,日语源于朝鲜语......时至今日,日语的来源并不确定。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日语吸收了汉语的元素,很多到日本旅游的朋友会发现,有些地方的日语竟然是中文。

这是因为日语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影响。日本文字诞生于公元前3世纪,在这之前日本没有文字,只有口口相传的语言。

为了更方便记录,日本人决定创造文字,但是日本没有仓颉,想要自创一门系统性的文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时候,刚结束中国之旅的百济和尚,把中国的汉字带到了日本,于是日本人一拍脑袋,直接借鉴汉语创造日文。

为什么说是借鉴呢?因为中日语言不通,如果直接引用汉字无法书写。

所以日本人想到了一个新主意:给汉字标注日语发音,这就是日本“万叶假名”的由来。

隋唐往后,随着中日关系逐渐紧密,汉语也在日语发展中起到了极大作用。

不过,如今的日语却在慢慢走向英式,那么什么是英式日语呢?

简而言之,英式日语是一种与英语相结合的日语方言。

在这种语言中,使用了大量的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使得日语听起来更加流利和自然。

那么不禁会有人疑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日语走向英式

其实这种趋势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当时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所以英语单词逐渐渗透到了日本的日常用语中。

比如在现代英式日语中,他们会使用大量的英语单词和短语。

比如,「コーヒー」(kōhī,咖啡)被简化为「コーヒ」(kōhi);「バーガー」(bāgā,汉堡包)则变成了「バガ」(baga)。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成为了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日语作为英语以外世界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也自然受到了英语的影响。

日语被英语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那个时候日本迅速西化的浪潮席卷而来。

19世纪末,日本启动了明治维新,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日本人迫切地需要学习英语,以便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时期,很多英语词汇开始渗入日语中,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语言变革。

20世纪初,日本迎来了另一波英语化的浪潮。西方文化在日本广为传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进一步深入人心。

许多学术和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都采用了英语单词,例如“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データ”(数据)和“インターネット”(因特网)等。

这些词汇成为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代替了传统的日本词汇。

同时,许多英语借词还被日本人修改成了日本式发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音规则,使得日语更加贴近当地的语音特点。

在二战之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和合作越来越频繁。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日本人进一步拓展了英语借词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商业、科技和娱乐领域,英语成为了必备的专业术语。

日本年轻一代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英语在学校中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外语课程。

可以说在日本的崇洋媚外和政府的双向推动下,日语成了如今西方的模样,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日本老人,看不懂日本的节目。

中文也曾经差点被洋化

其实,在近代的一段时期内,中文也曾陷入被“洋化”的危机中。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中国自身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有人试图将中文逐渐替换为一种与西方接轨的外来语言,以期实现现代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怀疑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并提倡学习外语和西方科学、技术。

其中,一些人追求现代化的目标,开始试图将中文转化为一种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外来语言。

例如,有人提倡用拉丁字母替代中文的汉字,以便更好地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他们认为,汉字复杂繁琐,学习和使用起来非常费力,如果能够使用拉丁字母,将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使中国赶上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还有人主张将中文的语法结构改为西方语言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这种看法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一些轰动和讨论。

幸运的是,在那个方兴未艾的时期,中国的一些学者和爱国者开始反对这种“洋化”思潮。

他们纷纷提出了保护中文的方法和理念,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语文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语文运动主张要保护和发展汉字,使其成为一种更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表达方式。白话文运动则主张用白话替代文言文,使文学语言更贴近日常用语,更容易为人民所接受。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这些保护中文的运动逐渐获得了成功。中文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同时吸收了一些现代表达方式,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和语言的肯定和保护,也是中文的一次伟大变革。

文字西化带来的恶果

很久以来,日语一直秉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些文字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文化和历史,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

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日语中,使得日本人更加倾向于使用外来文字。

这种情况不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在过去,老年人总是能够轻松地理解电视节目中的对话内容。

但随着传媒的发展和文化的转变,电视剧中出现的大量外来词汇和简写形式使得老年人望而却步。

他们被迫面对一个与他们熟悉的日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感到困惑和失落,老年人也开始难以理解当下的电视语言。

所以警惕文字被西化带来的恶果,不仅是对一种语言的警醒,更是对整个文化的关注和呼唤。只有通过重视文字的珍贵性和独特性,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

0 阅读:2

宇宙天文馆

简介:宇宙天文馆,不止有宇宙天文,万物皆可科普。